顾磊其貌不扬,心拙口笨,还是个跛脚的残废,奈何人家会投胎,生在了上海滩一个小康家庭,有房子,父亲是退休老师,双胞胎姐姐是名企高管,而且长姐如母,对他呵护有加,为他的人生保驾护航,给他找了份财会工作,收入稳定,生活平稳。
按顾磊的条件,上海本地姑娘是找不到的,相亲无数,见第一面就戛然而止,眼瞅着快三十了,还没没谈过恋爱。
于是,展翔牵线搭桥,把给自己做保险的外来妹冯晓琴,介绍给了顾磊。
展翔可不是乱点鸳鸯谱,他看人就像炒房子一样眼光独到,一个跛脚的,娶不到本地姑娘的上海男人,和一个一心要嫁上海男人,完成阶层跨越的外来妹,他们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见到冯晓琴的顾磊,犹如触电了一般,这个来自安徽的姑娘,不但比自己小七岁,长得也天生丽质,没有上海姑娘的傲娇,最主要的是不嫌弃自己,是个适合过日子的女人。
原著里没有写冯晓琴初见顾磊的感受,就为了在寸土寸金的大上海,有一席之地,而委屈求全,嫁给一个又显老又愚笨还是个残疾的男人,冯晓琴的心情可想而知,可既然她选择了把婚姻当跳板,谈情说爱就有点太奢侈了。
爱情在她心里,不是怦然心动的以身相许,而是权衡利弊的各取所需,当婚姻成为一场交易,注定没有幸福可言。
婚姻是双方权衡利益下的交易,在这场交易中,经济利益当然是主角,爱情婚姻成了女性谋生的工具。
婚后的冯晓琴是车夫,而顾磊成了她鞭下奋力前行的马
婚前的冯晓琴,找个有房的上海男人,站稳脚跟是她的目标,她如愿以偿了,婚后的冯晓琴却不安于现状,买套房本上写着自己名字的房子,把乡下的父母,和自己15岁生下的私生子冯大年,还有寄住在公公家的妹妹冯茜茜,接到自己的房子,又成了她的新目标。
冯晓琴比谁都清楚,公公名下的房子,虽然她住着,但和她没关系,即使有关系,那也是公公百年之后的事,冯茜茜住在这里,她和顾老太太挤在一间卧室,中间拉个布帘子,看尽脸色,这套房子里,永远没有父母和冯大年的容身之地。
负责在家买汰烧,伺候一家老小的冯晓琴,把买房的希望,寄托在顾磊身上,一边给他报财会班,在菜式上下功夫,抓住男人的胃,哄着他去学,想让他考下会计证,薪水也会水涨船高,男人有上进心,整个家才会欣欣向荣,要的就是那股精气神,冯晓琴觉得,过日子也是逆水行舟,非憋着一口气不可,否则肯定往下溜。
“一个小小的会计证都考不出来,这男人笨得像猪一样,你难道不是这么想的吗?这男人要不是上海人,再加上有套房子,勉强能过日子,就算天底下男人全死光了,也不会跟他。”
可见,顾磊并没有笨到家,他洞察到了他们婚姻的本质,冯晓琴更应该明白,在她选择顾磊的那一刻,她就该默认他的平凡,普通,可她不甘心,她想不明白,一个妈肚子里出来的双胞胎姐弟,前后就差一分钟,为什么顾清俞那么优秀,年薪千万,豪宅豪车,而顾磊却这么窝囊,一事无成,还不学无术。
冯晓琴并没有觉得自己过分,她知道这个大姑姐对自己弟弟打心眼里疼,小时候若不是她疏忽,也不至于导致顾磊从椅子上摔落弄残了腿,从娘胎里,她就把弟弟的福气抢没了,她亏欠顾磊的。
何况,自己在家里,敬老爱幼,任劳任怨,四代同堂,她不但要照顾公公的吃喝拉撒,还要伺候顾老太太的饮食起居,这也是顾清俞的义务,她冯晓琴都替她尽责任了,她才没了后顾之忧,把精力都用在了事业上,问她借点钱是天经地义的。
事已至此,顾清俞打消了拆散他们的想法,决定抓大放小,时刻盯着心怀叵测的冯晓琴,当顾磊跟自己借钱买房,她问弟弟这是他的想法,还是冯晓琴的主意?当窥探到冯晓琴的野心时,她怎么可能让她得逞?于是婉言拒绝。
生活的无常,给了冯晓琴猝不及防的一击,她成了寡妇。
顾磊活着时,骂了冯晓琴三个字,成为她一生隐痛
顾磊死后,顾家人对冯晓琴恨之入骨,认为顾磊之死,是她一手造成的,看她的眼神都像一把刀。
要不是她把在楼道堆放玻璃的邻居告上法庭,索赔一元,敲山震虎,让顾家人知道顾磊的意外,她有责任,但不该负全责,顾清俞和邻居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顾家人才有所收敛。
她发现了小区养老院的商机,并说服展翔投资,她有了自己一份热爱的工作,也保证了母子俩的生活。
这晚,冯茜茜拿到了奖金,给冯晓琴买了个两千多块钱的包,平时都是姐姐照顾自己,现在她终于有能力回报了。
冯晓琴嗔怪妹妹乱花钱,让她有钱了也省着点花,姐妹说着体己话,冯晓琴想起了当年自己做保险的时候,经理天天施压,眼里只有业绩,她压力大的,晚上做梦都在向人推销,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前尘往事,思绪万千,冯晓琴突然对冯茜茜说:
“你姐夫活着的时候,始终攥着一个心结,觉得我跟史胖子有什么,就是因为刚结婚不久,一天晚上我喝醉了,衣衫不整的被史老胖子送回来,其实什么事也没有,喝吐了,胖子买了我四五份保险,一份保险一瓶酒,没办法,人家出钱,我们出命,醉死也要喝,顾磊骂我女流氓,他以为我醉了听不见,可我这个人,别人骂我的话,每一句我都记得很牢。年轻时,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想干吗就干吗,现在才发现,被人骂总是没劲的,有个成语叫爱惜羽毛,是个上档次的词,你是读书人,肯定比我明白。”
说白了,顾磊要是有点本事,她也不用这么抛头露面,她是为老家父母私生子做打算,但更是想和顾磊好好过日子,并把日子过好,他自己不努力,却怀疑努力的自己,她更是委屈。
推销保单时,被揩油她忍了,平时见到史胖子,他嘴里说着不伦不类的话,手脚更是不老实,肩上搭一下,腰里抄一下,冯晓琴滑得像泥鳅,他多半是落空。
冯晓琴过来做脚,只买过一张卡,五百块钱,却像济公的酒葫芦似的,怎么都用不完,史老板心甘情愿被她敲竹杠。
我觉得这张卡,也是冯晓琴为了套近乎,让史胖子买保险才办得,保险做成了,她就敬而远之,时不时地敲敲史胖子的竹杠,免费做个脚是有的,她知道史胖子这个人利用一下可以,做老公过日子靠不住,相比之下,顾磊没他有钱有人脉,但适合白头到老。
就像她对张阿婆,碎碎念的话里说的那样:
“顾磊头七那晚,我拿着他的照片,跟他说话,我们老家的风俗,这天魂会回来,我知道,我说的话,他每个字都能听见,我对他说,我不后悔嫁给你,你也别后悔娶了我,我不是坏女人,至少,不像你家里人说的那么坏,我跟史老板没什么,自从嫁给你以后,我没做一件对不起你的事…阿婆,有时候,我也挺糊涂,好和坏的界限到底在哪里,你可不可以告诉我,那些事可以稍微做一下,那些事完全不能碰,比如我觉得,手和脸给史老板摸两下,有什么要紧的,屁股蛋偶尔摸一下,也没啥,但别的地方就不可以,性质不一样了,还有说谎,要是为了让这个家好,那就不叫说谎…”
活的通透,看得明白的张阿婆,一句话为冯晓琴正名
“妹妹,我看人很准,能看到骨子里,你是好人,我晓得的。”
这是张阿婆对冯晓琴的评价,说的还不止一次,她很喜欢冯晓琴,和她是忘年交,并不是对她说恭维话,老太太耄耋之年,阅人无数,是非善恶她看得明白。
她在手里只有三万块钱的前提下,竟然怂恿顾磊跟顾清俞借万买房,让人觉得真是大言不惭,要是借个十万八万,还说得过去,更何况她是家庭主妇,而靠顾磊一个人的收入,根本还不起这笔钱,也就是说,名义上是借,其实她就没想要还。
她鼓动展翔投资养老院,也并不是单纯地只想有个工作,否则不会这么挖空心思,处心积虑,她先是想成为老板娘,眼瞅着没希望了,又跟展翔开口要养老院:
“爷叔,你要是不想做了,就把不晚给我吧,你算一下,已经付掉的租金还有家具摆设,总共多少钱,如果我拿的出来,立刻给你,要是还缺,就先打个欠条,慢慢还,我人在万紫园,你不用怕我赖账,爷叔做事都是白相相,反正不缺钱,有的是时间,可我不一样,我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要叫得响,我晓得爷叔的心思,开不晚,无非就是想讨好某些人,告诉她,你展老板不是花花公子,也是有理想追求的,现在百相得差不多了,觉得没劲了,正好有人接手,索性就让出去,反正不用操心,功成身退,看在同事一场的份上,不晚让给我,我会好好做的。”
冯晓琴冷不丁的一番话,让展翔愣住了,看冯晓琴表情不是在开玩笑,他才知道她是认真的。
展翔是有想证明给顾清俞看,自己不光有钱,还有事业心和追求,但同时,他更觉得坐地收租的人生虚度了,他也想做点能实现人生价值,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冯晓琴不安于做普通员工了,野心勃勃想踩着自己肩膀当老板了。展翔心里是拒绝的。
可当他看到,无论养老院的大事小情,冯晓琴都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她为养老院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功不可没,特别是养老院着火,她不顾个人安危,把被困老人救出来,为了抢救张阿婆的日记本,把生死置之度外时,展翔心态发生了变化,他眼里的冯晓琴,不仅仅是爱占便宜,精于算计,他感受到了她的善良正直,重情重义,电视剧里,展翔给了冯晓琴10%股份,原著里,他毫不迟疑的把不晚给了冯晓琴,然后和史胖子开了“我是垃圾”的回收项目,把养老院交给冯晓琴,他相信她会把它做好做大,授人玫瑰,成人之美,展翔乐见其成。
在顾老太病重入院,她衣不解带的床前照顾,给她接屎接尿,这个老太太平时对自己尖酸刻薄,极尽苛责,再有孝心的人也不一定能做到这程度。
冯晓琴和张阿婆非亲非故,却对她照顾有加,危难时救助老人,抢救日记本,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责任心和爱心才可以。
高畅同事老黄,因为锅炉爆炸手腿被炸飞,成了植物人,生命危在旦夕,因为锅炉逾期两年没保养,老黄的死不是天灾是人祸,老黄父母拒绝厂子的赔偿,坚持给儿子讨要说法,有些人怕丢了乌纱帽,给老黄父母施压,让他们撤诉,医院不接收老黄,逼他父母妥协。
“老黄我收了,不是和你过不去,如果今天姑父不来找我,那就什么事也没有,可问题是,他找了我,不晓得是一回事,晓得了就是另一回事,你新闻里听说有车祸,哪怕死一百个,眼皮也不会抬一下,可如果在你眼前,一个人活生生被撞死,那就完全不同了,我也是有儿子的人,能理解老黄爸爸的心情,其实到这一步,最可怜的不是老黄,是他们老两口,你讲的没错我来上海是想过好日子,但良心要是过不去,日子又怎么会好过?不要说将心比心这样的话,我心里想的,跟你不一样,我要是你,无论如何不会接这差事,伤阴德的。”
她的行为,赢得了冯大年的点赞,她给自己的儿子树立了榜样,同样也让展翔对她佩服不已,并往冯晓琴账上打了20万,专款专用在老黄身上。
冯晓琴势利算计,但她也慈悲无私,她勾心斗角,是因为生活所迫,她正直善良,是她的本性如此。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轻率断定别人为好人还是坏人,愚蠢还是贤者。人像河川一样在不断流动,不断变化,人并非每天都以同样的面貌存在。人是有各种可能性的,傻瓜可能变聪明,邪恶的人可能变成善良的人,反之亦然。”
冯晓琴一心想改变命运,可她一个柔软的女人,无权无势,无依无靠,她想爬出生活的泥潭,势必要借助一些外在的力量,于是,她靠婚姻跨越阶层,嫁进顾家,虽然不爱顾磊,却和他一心过日子,相夫教子,孝顺老人,打理家务,任劳任怨。她有自己的底线,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她有七情六欲,但她更有大是大非,她不该被贴上坏女人的标签。
电视剧《心居》是一部既充满烟火气息,又承载人生奋斗内涵的优秀作品。生活从不会吝啬给予人们风雨挑战,而他们将如何面对、如何破而后立找寻“心之居所”?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再好一点。
电视剧《心居》是由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滕肖澜的同名小说《心居》改编而成,原著聚焦繁杂日常,道尽普通人为改变各自生活现状的不懈争取。电视剧则透过小人物“买房”“卖房”的微型社会生态视角,讲述了上海居民与闯入者,都在努力让自己扎根上海、将自己融于上海的故事。
此书构成了现代都市人的共同焦虑。因为,这十几年的经济生活的变迁深刻说明了,房子还是一个城市冒险之地。小说中时时以嘲弄语气谈论的展翔,其实就是新上海的冒险家。没有文凭,没有出身,也没有经过社会历练的他,单凭无人可及的魄力,就搭上了房价的快通车,坐拥十几套房产,迅速累积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即使是房子的“受益者”,也未见得获得了更好的生活。在小说中,展翔除了追求顾清俞以外,整日无所事事,并无其他追求,也未能在精神上展现出更为卓越的品质。
整个小说中有很多这种描述,值得多次翻看学习。
滕肖澜表示,“《心居》的侧重不是‘居’,而是‘心’,书中大多数人都在为了心中所想不断努力,顽强地生活、奋斗着,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心灵居所。希望读者在看完《心居》后,在感慨‘人生不易’的同时,能够更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即使身处逆境也始终对人生抱有希望,这是我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
总的来讲电视剧已经拍得挺好,但是对比《心居》原著还是有许多删减,原著中对于许多的细节描写得更加透彻,对《心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购买原著看看,利用休闲时间拜读滕肖澜老师的文笔,提升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你对这本书感兴趣,那你少抽一包烟,少喝一杯奶茶,点击下方的商品卡,就能把这么好的书直接购买带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