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本申请有多卷?知乎上有个贴。
坐标某国际学校。
GPA5.0,SAT,TOEFL,还有25门AP5分;12年级会修量子物理、复分析、比较文学、古典音乐、近代中文和生化科技…
还有各种技能傍身。
评论表示这种简历也不算是尖儿货,看看21年的美本爬藤团的OKR,早卷到教叙利亚特种兵计算弹道了…
看到这里先别哭,以上内容都是为了减压,人为杜撰出来的段子。
段子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居然有一刻信了这全是真的…
而最后识破它在吹牛的,不是GPA、托福和SAT全部满分的成绩单,不是从IMO到IAAOGold竞赛金牌大满贯,甚至不是十年级拿ISEF全球第一(这些我们惯性地以为都是理所当然),而是「英语老师表白三次」…
可见,国际教育圈的卷多么的深入人心。
为什么会这样?我有个朋友说,因为美国的华裔比国内还要鸡血。
人人都觉得谷爱凌十项全能,但在美国湾区这样超能小孩非常多,学习成绩顶尖不说,乐器体育摄影方方面面的随便拿出来一个都可以当职业…
我赞叹说,这都是掌握资源的家庭,底蕴深厚。
他说,也不是只有谷爱凌这种有资源的小孩才能成功,华裔家庭无论资源多寡,都会通过规划成就牛娃,区别只是走的道路不同而已。
像另一个奥运冠军陈巍,家里也没有花滑基因,凭妈妈力也托起了一个顶级运动选手加名校高材生。
想想还真是这样。之前我有个朋友,小孩在国际学校读书。
常年测验和考试成绩满分,会弹琴会画画会玩很多运动,校内电台英文主持人。最厉害的,八年级就掌握了六种语言。
八年级TOFEL首次裸考提前交卷拿了+,年暑假参加强化SAT班,模考成绩分。
我问他怎么这么厉害鸡出了一个多语种牛娃,他却一脸无奈地说,这也是没有办法。因为——
家里没有祖传的手艺,没有艺体美的积累,父母都是普通人也没什么滑雪跳板的爱好,最后也只能走语言的道路。
当时我就有点震惊,这意思,因为没资源所以才鸡出多语种牛娃?!
还有一个朋友,也是搞教育因地制宜的高手。
她当初执意把小孩送进帝都著名牛小,如今也培养出了一代牛娃:基本素养是芭蕾钢琴和书法,花滑运动也多次拿奖。
最厉害的,是二年级英文词汇突破,目前在读英文原版《哈利波特》。因为妈妈做英文培训,疫情期间上网课,俩人朝夕相对,捎带手就把英文给鸡成了天花板…
她也表示没有太好的资源,所以才选最顶尖的小学,可以搞定语文数学,自己才可以全力攻英文,无后顾之忧…
当然,教小孩英文也不算资源优势,因为工作太忙顾不上娃。如果说自己真有对教育的贡献,大概就是给小孩做了合理的时间规划。
这是疫情爆发上网课,她做的课外学习计划表:
点击原文她说自己不鸡娃,只是接受不了考试98
看,这就是号称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家庭优势,把娃鸡到登峰造极的神仙爸妈!真凡尔赛啊,如果再让他们有祖传的手艺傍身,那教出来的小孩岂不是插上翅膀能飞?呵呵~
言归正传了。因为经常和这些牛娃爸妈交流,真心觉得小孩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他们合理的规划,因此我邀请了两个朋友,国际学校的爸爸VS公立名校的妈现身说法——
本期Miki粥直播连麦《教育,我有一个问题》将围绕#培养牛娃,教育要理性规划#展开,分享牛娃和神仙爸妈的故事,聊聊教育的高级规划。主要内容:
学六种语言还功课顶尖OR8岁突破词汇,牛娃是怎样炼成的?
资源十分有限,是不是也能给小孩做好规划?
教育规划就是优质资源叠加吗?这里面都有哪些坑洼?
家长助攻,需要做好哪些事儿才能成功?
小孩的自驱力是天生的,还是能后天培养的?
回答人1:Vanessa爸爸北京某顶尖国际学校家长小孩具有六种语言能力,在学校各种测验和考试成绩满分。
有英文和中文打底,从6岁起开始学习法语和日语,8岁起增加了德语和西班牙语.现在日语是N2水平,法语选修学校的第二外语,成绩水平等同法语母语的同学。德语已完成B1教材。西班牙语每周坚持一次外教课程。
回答人2:唐宁
北京某公立牛小学生家长
英语教学教研专家,资深国际教育、家庭教育大V,了解国内一线城市国际学校、国际课程,帮助家长做教育规划。本来工作繁忙散养小孩,遇到疫情居家,母女朝夕相对,一心追求卓越的唐老师不忍时光荒废,开启了陪读鸡娃模式,四个月和女儿一起完成了词的英文能力突破…4月16日周六晚20:00视频号直播连麦,欢迎大家早预约!多提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有更多教育问题,可留言区留言,也可加小助手mikizhou留言。下周放出视频号直播内容《数学启蒙绕不过的坑》,需要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