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个人做梦的人都曾有过那么一瞬间对梦的好奇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
梦中内容来自哪里?
梦中内容代表什么?
......
这一系列的问题,《梦的解析》会给你提供一种释梦的方法。
读书渊源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实在是难读,弗洛伊德以大量的案例来说明他的观点。我从大学时候的接触这本书,第一次翻开两页便劝退了。
年翻开,劝退!
年,再次劝退!
年,经过多次的劝退与摸索,我强烈的求知欲望(无聊加上好奇)促使我把这本书啃了下去。
这篇文章也是我个人一边看,一边摘抄的笔记以及几个自己试着解析梦的案例。
首先声明,此篇文章大部分观点都是来自弗洛伊德,如有冒犯,欢迎骂他。
其次,释梦不属于科学范畴,不可证实,不能证伪,只是为无聊的生活增加一点乐趣。
弗洛伊德理论
先介绍一下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这些理论很有趣。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个层面。
意识层面是你当前的意识。(例如:对世界的各种感觉,思维反应,心理过程等等。)
前意识层面是可以进入意识的无意识;(例如:回忆、感触、储存的知识)
无意识层面则是你完全不知道的东西。(例如:恐惧、放纵、童年创伤经验,人的原欲)
弗洛伊德的“超我”、“本我”、“自我”理论。
我们的身体里,住着三个小孩。
一个是超我,属于意识与前意识层面,它秉承着至善原则,是道德的幻化,它让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像圣人看齐,与本我敌对。
一个是本我,属于无意识层面,它秉承着享乐主义,是一切欲望的体现。
一个是自我,属于意识与前意识层面,它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与“超我”,应对外部世界。
梦是愿望的达成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有价值的精神活动,它是我们内心某种愿望的达成。
例如以下的简单梦境。
1、当天晚上吃了很咸的东西,晚上便做梦自己在喝水,醒来之后发现自己确实很渴。其实这就是因为在你醒之前,你的意识感受到了你的渴,由这种感觉引起喝水的愿望,而梦告诉了你它帮你完成了这个愿望。(同理,梦见上厕所也是一样)
2、不想起床的早上,会梦到自己在洗漱或者梦到自己在前往公司的公交车上。
3、追星的人常常会梦到自己的爱豆。
4、暗恋时期会梦到和暗恋对象在一起。
......
以上的这些简单的梦,都可以看出来梦的愿望达成作用。
梦的改装作用
但是做过梦的小伙伴都知道,往往我们做过的梦,只有极少的梦是这般简单开心的梦。
更多的都是令人痛苦、悲观的、焦虑不安的梦。难道这些梦也是愿望的达成吗?
弗洛伊德认为,这些梦往往是梦的隐意运用了各类手法改装的成果。
在我们的心灵内,拥有两个心理步骤。第一个是在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而第二个却扮演着检查者的角色,而形成了梦的“改装”。(类似本我的表达被超我限制,表现成自我)
凡能为我们所意识到的(即你梦里的画面)必得经过第二个心理步骤所认可;可那些第一个心理步骤的材料,一旦无法通过第二关,则无从为意识所接受,而必须任由第二关加以各种变形到它满意的地步,才得以进入意识的境界,形成梦的显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就是:当我们在网上想要骂人说“我是你爹”时候,考虑到会被网络审核和谐成****,一般我们改成“你站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给你去买二斤橘子”就达成了同样的意思。
梦的改装同样符合这个逻辑,甚至比这个比喻更加的难懂与晦涩。
弗洛伊德认为,梦在改装的过程中,运用“凝缩作用”(例如集锦人物:让两个以上的真实人物的特征集中于一人身上。)“转移作用”(梦中多会以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物小经历,代替内心高强度的真实意愿。)“置换作用”“仿同作用”“象征作用”“润饰作用”等等。
我先举一个书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个例子也被改编成各类心理学段子于各大网络平台广为流传,但往往都是不交代前因后果的随意改编。
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年轻的少女梦见她姐姐的二儿子僵硬地躺在小棺木内,梦中的死亡情景跟当年她姐姐的大儿子死时的情景一样。难道她的愿望真的就是让她姐姐的二儿子死掉吗?
弗洛伊德在同这个女子深入交流之后,了解到原来她之前有个喜欢的文学教授,但因为姐姐的反对,而告吹。那男的在分开之后就尽量避免到她家来,她的自尊心也使她不愿意去找他,于是她两互相见过的最后一面就是在她姐姐大儿子的葬礼上。
葬礼过后,少女也离开了家,另谋独立。但每当文学教授开讲座,她都会偷偷的去听,这个梦就是文学教授开讲座的前一天晚上做的。
所以这个梦的含义就是:如果现在另一个男孩子又死了,那种同样的情形,将必会再重演。少女将回去与她的姐姐厮守终日,而教授也一定会来吊丧,如此少女就能够再一样地与他重逢。这梦只不过是表示了强烈的想再见他一面的愿望——一个一直在内心挣扎,不得安宁的愿望,而少女已买了文学教授讲座的门票,少女的梦是一种焦躁的梦,是对那差几小时就可达到的愿望都等不及的表现。
为了把她的愿望,予以更周全的伪装,她在梦中还故意选用了最悲哀的气氛——丧事,以掩饰那与此完全相反的爱情之狂热。然而,事实上,在她最疼爱的姐姐大儿子死亡的时刻,她仍无法抑制自己对这久别的情郎所具有的寸断柔情。
所以,更加准确的说梦是一种(受抑制的)愿望(经过改装的)达成。
梦的素材来源及其根源
我们常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弗洛伊德认为,梦中的内容往往来自于入睡前的经验,多半是最近发生的事情,但是如果最近发生的事情能够勾起对往日的回忆,那么往日记忆印象也会重现在梦中。
所以也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梦的内容能够包容一生各个时期所发生过的印象。
总结来说,梦的根源来自于以下四点:
1、一种近期发生并且在心理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并非直接表现于梦中。
2、若干个近期发生并且具有意义的事实,在梦中综合成一个整体。
3、一个或数个近期发生且具有意义的事件,在梦中以一个同时发生的无关紧要的印象来表现。
4、一个对做梦者本身十分具有意义的经验(经过回忆及一连串的思绪),却经常在梦中以别的近期发生却无甚关系的印象作为其表现内容。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比如前段时间我梦到我的头和身体分开了,我坐在一个柜台前面,给自己的头用梳子梳头。
后来我仔细思考了一下,这梦很可能就来源于前一天晚上我洗完头,打理头发时候冒出来的一个念头:我自己也看不到后脑勺的头发是什么样的,要是能自己给自己梳头能够看到自己头发的原貌就好啦。
而梦用“头与身体分离”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满足了我的愿望。
案例二
我的朋友K先生做过这么一个梦:他看见我站在昆山站的售票窗口里。
K先生是在铁路上工作的,我们常常开语音喝酒聊天。坐在窗口里的他会抱怨工作枯燥且一眼就看到了头,我说他的工作其实很好的了;坐在格子间的我会抱怨自己的未来完全看不见,他说有时候也羡慕这种出来闯一闯的感觉,可惜身不由己,路已经定了。
K先生第一次告诉我这个梦的时候,我给他的分析是:我在梦中扮演他的角色,而他扮演了一个经过车站的人,当然很大程度那个人就是我,从而达到一种他内心想要逃离这份工作的愿望。
在我准备写这篇文章时,我又去找了K先生,问问他近来有没有做过什么梦,他说都忘记了,我便再次提起这个梦,希望他能回忆起更多细节,他说早已忘了大概了。
而我却在和他聊天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之前我们聊天时的另一句话。那时他向往常一样抱怨工作累且枯燥,要考试又要熬夜,我便安慰他一切都好,他笑骂道:“特么的,要不你来试试?”。我说一我不适合那体制,二我也进不去。
我便同他说:“会不会你那个梦便来源于这句‘特么的,要不你来试试?’只是你自己没意识到这个念头,梦里我特么就真的站在了昆山站的售票窗口里。”
案例三
我妈二十年前在县城买房子时,反反复复梦到过同一个场景:
1、她买的房子是在四楼,死活都找不到楼梯上去
2、她通过从窗户口爬到别人的家里,然后在一个一个类似跳板的东西,千辛万苦去爬到家里。
3、一旦进去了屋子,下去时依然没有楼梯。
我与我妈讨论这个梦的时候,我说是不是因为当时你资金压力太大了,所以才会梦到找不到楼梯找不到门的情况。我妈说当时资金压力确实大,但是更多的压力来自于我爸我奶我外婆等等都不支持我妈买。
谈到此处,我觉得,很可能梦中的没有楼梯没有门,好像就代表着那些种种的压力与反对的声音,而她最终依然能够进去屋子,是不是代表着一种“胜利之后,站在高处高喊着,看!你们再怎么阻挠,老娘依旧把这件事干成”发泄呢。
案例四
我很久以前做过这么一个梦,因为过于离奇,我醒来便把梦记录了下来,场景大致如下:
1、我与A姑娘走在高架路上;
2、我们前往一个学校看她表哥C君的演出,C君还得了第一名;
3、我们前往另一个学校里面,我和C君把男生B杀了;
4、出门就是洪水滔天,牛头马面都从地下钻了出来,简直一幅百鬼夜行图,我化身成了一个菩萨;
5、我遇见一群小和尚,我还劝他们去西边读书;
6、在刺激战场地图的沙漠里,我与C君再次遇见了复活的B君,我笑嘻嘻走上去,给他了一个拥抱的同时,把手里的银色匕首插进了他胸膛。
这个梦的来源,我事后分析了一下,依然来自于我的一个念头。
现实中A姑娘是我曾经有过好感的一个姑娘,她曾跟我说过有个B君没事老是喜欢缠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