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制度制定出发点是为了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激励教师做出更大的贡献,但从具体实践看,似乎让教师职业倦怠期提前了,教师专业能力并没有真正激发出来,更让老师叫苦连天,于是有人认为是时候取消教师职称了,原因有以下四点。
其一、为了评上职称,不得不迎合围绕职称评审的“跑要”,论文代写,成果挂名,甚至多地要求评高级职称那么久的有乡村从教经历,貌似对乡村教育起到了正面积极作用,但殊不知乡村也逐渐成为评职称的跳板,获得这段经历后,就离开乡村学校,这对于乡村学子又何尝不是一种伤害呢。
其二、教师职称体现不出多劳多得原则,职称直接的工资差距过大,因为引起埋怨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一门心思挤破头也想评上职称,正是因为职称和工资待遇紧密挂钩,老师不得不想办法跟领导搞好关系,原本在一线应该用心教书的老师,不得不为了评上职称分心去做别的。
其三、现如今,高级职称指标可谓是极少,多数老师根本就评不上,老师越来越佛系,越来越多的老师似乎也看开了,反正也评不上,前面排队的优质教师太多了,轮到自己身上的几率太低了,老师笑言还不如早早放弃,既然不打算评职称,那就轻松工作,大家都舒服。
其四、职称破坏了老师之间和谐相处,每年为了职称评定老师们撕破脸大打出手的新闻层出不穷,甚至背地里有位了职称互相揭发的丑态,这样的教师关系真的利于教学吗?
当然没有了职称制度,也会有其它的评价机制,在笔者看来做相同的工作待遇就应差不多,教龄久的适当提高鼓励终身从教,但差距不能过大。工作做得多的用津贴补助,比如班主任津贴,超工作量津贴。做得好的用奖金激励,适当拉开距离,你们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