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兴互联网战略布局的子品牌(已独立出来),nubia没有走各类新型互联网品牌的极致性价比路线,也没有玩类似“安全”这种虚无缥缈的奇怪特色路线,而是专注于许多消费者都比较在意的影像功能,这让人一谈起国产手机谁的拍照最强,懂手机的人很自然地就先说出Nubia的名字。
而发展了四年,努比亚的产品线大约覆盖了高中低三档,今天的主角NubiaZ11miniS则是努比亚的入门款手机,但令人兴奋的是,这款售价为的入门级手机居然搭载了旗舰级的影像传感器—索尼IMX(锤子M1、小米note2亦搭载),这让笔者对这款手机的表现充满了期待,下面就用来进行体验测评吧!
/开箱的体验
掀开箱子盖,我们要的手机就出来啦!白色里的一抹黑,OH,我喜欢这样的黑色。
5V/2A的功率,没有快充呢!
/外观称心吗?
作为一个严重的科技癌死宅,玩手机不只是玩这么简单,而是去欣赏它,翻来覆去,摸来摸去,简直。。。好污!
下方的虚拟键用了红色圆圈表示,顺便充当了呼吸灯(只是这个小圆圈和整体浑然一体,经常注意不到在闪)。这个小点缀几乎成了区别于其他手机的唯一正面标识,国产手机正面外观严重趋同的情况下,有一点标识也足够让人认清这是台什么牌子的手机,不过前提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消费者知道你。
在握持感上,正面5.2英寸的屏幕比5.0英寸的mini大了一点,不过用惯了5.5英寸这类型的大屏幕手机,英寸的屏幕操纵感还是蛮足的,整体尺寸为.06x72.14x7.60mm,比的8mm厚度要薄一点,也缓解了屏幕变大带来的握持不佳问题。不过因为使用了全铝合金的后壳,所以重量也跟着起来了(g)。
的重量换来了后盖的硬朗金属手感,这主要看用户需求了,有可能有的用户是喜欢上的金属后盖的,不过我个人倒是挺喜欢这种金属的手感,而且做工也非常之扎实,不会有丝毫的廉价感,握起来十分有分量感,千元机上能有如此做工也是够诚意了。
整体机身是有点偏长的,和我5.4英寸的黑莓Priv居然一样长度,这主要是因为下巴和额头都比较宽,这一设计语言在大多数努比亚的手机上都能看到,例如超窄边框的。
Nubia为了让正面的小红圈设计能够保留,作为标配的指纹识别模块也只能放在手机后背上,虽然显得很突兀,但反正也没有多少机会会看到,能摸到就好。后背最显眼的莫过于用来勾勒摄像头的红色金属圈,与正面的小红圈呼吸灯首尾呼应,设计感非常统一。旁边的闪光灯是单色的,不过体积挺大的,显然,也觉得手机的闪光灯不是并不是用来拍照的。
后置摄像头是有稍微突出的,不过保护玻璃是蓝宝石材质,所以倒不需要担心被刮花。
再谈谈天线,我在评测vivoX7的时候就说过:类iPhone6的天线设计在今年会大幅度消失,取而代之的便是“iPhone7”的新天线设计,mimis很好的使用了这一全新的设计,不过这一设计我还是觉得处理得最好的还是魅族的PRO6,minis的则弄得太过人为了,不够自然。
后背的整体并不是平坦的,后盖的四周的比较明显地向边框收窄的,所以7.60mm的厚度也是能够接受的。后背的铝金属是卡其色的,在不同的光下会映出各种不一样的颜色,有时甚至会觉得像粉色,如果你和我一样是无彩色控(黑白灰),那首选自然就是黑金色,那个暗得深沉的,看得人简直要高潮了。
底下是比较标准的造型,国产手机基本全都是这个样子,Z11miniS跟上了潮流,选择了接口,不过现在这个新式接口还处于转型阵痛期,因为我们所有旧式的Micro-USB接口的线都没法用,适应起来还是挺痛苦的。
/性能:够用至上
在现在这个智能手机已经发展好一段时间的大环境下,手机的体验优劣与手机配置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来越弱了,体验论抬头,优化成了关键点,回到上,因为摄像头拼了老命,所以总体配置只能选择中端,那么,体验究竟如何?
骁龙CPU是8*A.0GHz,这个频率简直是逆天,可以说是最高频率的A53了,如果压不住它的火候,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体验下滑,所以高通非常良心地用了14nm制作工艺,以此获得更强的性能和更出色的功耗表现,这是高端(非旗舰)处理器都没有的待遇,因此在多核性能上,骁龙甚至比还强。
其他方面,努比亚搭载了一个LPDDRMHz4GBRAM(内存),以及eMMC5./GBROM(存储空间),应用打开速度也是能够接受的,与一般千元机最大的不同就是那个硕大的存储空间,如此设置,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Z11minis全力主打摄影,只有大空间才能更加愉快地进行存储照片。(支持最大GBMicroSD卡拓展)
再说说指纹识别。笔者使用过的指纹识别手机已经数不出来了,上至旗舰的iPhone6S、三星GalaxyS6,下至的魅蓝note33,当然还有国产旗舰如一加vivoXplay5,感受到的体验是千千万万种,并不纠结指纹识别到底放在哪里,只要求快准狠。能很好地表现出“准”和狠这两个标准,尽管笔者用手指边缘进行解锁依旧能成功,说其狠是因为它抛弃了锁屏界面的过渡以及一切动画效果,成功解锁后直接进入用户界面。不过做得最不好的一点就是—“快。当使用者把手指放在指纹识别区域后,你需要有一秒钟多的时间去凝视着黑色的屏幕,但如果你点开了解锁界面再触摸指纹识别模块,解锁速度却又快得惊人,显然,不是模块用得不好,而是系统优化做得不够充分,这些用户体验的细节部分很看官方的细心程度。
然后扬声器,的扬声器其实细节表现不错,但处于成本原因,功率明显不足,声音比较小。
性能部分总结,骁龙这颗在正常的用户体验中并不会出现短板,一切都行云流水,但一旦到了游戏,性能不足便会出现,不过笔者自认为,手机游戏更多不是追求画面,而是追求游戏性,例如《纪念碑谷》、《开心消消乐》这种可玩性高而且不吃的游戏也非常大众,如果你玩的游戏是这种没什么效果要求的游戏,大可以放心选择。唯一值得吐槽的是那个指纹识别解锁的体验,能稍微改一改,感觉用户体验能更出色。
插播一条消息,骁龙的升级版骁龙即将袭来,不过改变的基本只是主频提升0.2GHz,消费者可以看情况选择(喜欢就买)。
/屏幕:大部分千元机的短板,Z11minis也不例外
互联网品牌因为是主打线上,用户在实际拿到手机之前,并无法真实上手手机,所以最难确定的就是屏幕素质,只有真正上手、点亮屏幕那一刻你才能够知道这块屏幕的实际素质如何,甚至你在测评中都很难看得出这是一块怎么样的屏幕。而作为一个互联网品牌(原中兴互联网战略品牌),在入门手机上,很自然地拿屏幕进行开刀,以压制成本。
以下是与魅蓝E以及一加3的对比。
虽说屏幕淡黄偏红,但幸好饱和度和屏幕色温是可以调节的,但饱和度上的鲜艳不仅不会让屏幕色彩变好,反而会变丑,所以还是自然的好,虽然色彩还原不够准确,但至少不刺眼。
屏幕有一个重大的问题需要提出来说,就是在充电的时候,触控会变得迟钝,就是触控不跟手,在最新的V1.23版本中,这个bug有被提出并且说明已被修复,但在实际感受中,其实还是有点觉得延迟依旧存在,只是没之前那么强而已。
/相机:如果你想买相机,miniS可能是你的起跳板
终于要到重头戏了,配备了一颗万像素、f/2.0光圈的后置摄像头(出于成本问题,没有光学防抖),这颗旗舰级的手机摄像头出现在一款仅仅搭载了骁龙这样的中端的机器上,这种单点拔高的做法很值得赞赏,这样能很好的地切中那些对某一功能特别有兴趣的用户,例如这回的拍照。
然后是相机应用的打开速度,基本是随点随开,信手拈来,完全没有指纹识别解锁那样的拖沓,体验很好。
笔者拿今年上半年一加的旗舰一加作对比,一加的后置摄像头使用的是IMX,万像素,而且有骁龙上的HexagonDSP支援和Z11miniS所没有的光学防抖,成像质量深获好评。
:ISO/30秒
一加ISO1/
在这个场景下,选择拉长快门时间拉低ISO,提高画面纯净度,而样张的整体亮度也更高,更厉害的是,居然正面的人脸给了美颜;视角也更大,容纳进了更多的信息。而与一加对比,偏冷,一加偏暖,的在视觉上更好,而一加则是更自然,显然在成像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
ISO,1/
二者的光圈都是,传感器尺寸1/2.6英寸比一加1/2.8英寸要大,但并没有光学防抖(以咨询官方,官方说明只是电子防抖),而为了画面却采用非常激进的手法,快门时间非常长,这张图中是一加的十分之一,很可能一不小心就糊掉了,不过如果能成功,整体画面又会好很多,如上图,一加把早上拍出了太阳要下山的感觉,各种暗黄暗黄,而则亮很多,甚至是超过了真实亮度,观感更佳,又刚好不过曝。
ISO
当时我把测光点对准了天空,因为当时非常亮,所以二者快门时间都缩的非常短,在色彩上依旧能看出二者的白平衡风格,偏暖,而一加更接近现实色温,更加自然,不过一加稍微拉高了一下,下方的建筑的细节很清晰又不致过曝。
依旧偏冷,而一加的白平衡则非常准确,和现实情况简直一模一样,不过亮度上又是更胜一筹,但阴影处理却又不够一加来得好,看右下角那个入口,一加的墙的细节比更多。
这个对比中,的白平衡却是更准确,虽然还是有点偏冷,至少没有一加的暖到像火烧一样。图片在拍的时候,居然把焦对在了花儿后面的枝上,结果当时没有发现,但我记得当时明明已经把对焦点在了花朵上(系统没有显示是否对焦成功)。
ISO
这回的白平衡更准确了,当时笔者用的是暖色光台灯,不过笔者更喜欢一加的成像,尽管二者表现其实差不多。
ISO/15
到了晚上,miniS则采取了保守的算法,拉高了保证画面不糊,画面整体也比较纯净,噪点密度并不比一加多,而且强光处的眩光处理得比一加出色,整体干扰更少,要知道,一加可是有光学防抖的,但除了画面更亮,似乎没有别的优势。白平衡就不说了,那是那个样。
ISO3
用拉高来抵消没有光学防抖的缺陷,虽然亮度和细节不及一加,但画面却更加纯净,眩光效果也处理得不错,不过这样的极限夜景中,还是以高亮度为佳。
(没有使用闪光灯)光学防抖的优势一加完全利用上了,整体亮度比高出不少,色彩也更准确,这个样张完全被比了下去。
ISO0
同样的曝光时间,一加更低,但细节更多,只能感叹光学防抖对夜景的重要性,不过可以看到,亮光处一加处理过曝,而高亮处的细节更多。总的来说还是一加比较出色。
接着来看看强大的相机家族。简单的拍摄功能已经无法努比亚打造特色化相机的欲望了,各式各样的功能便出现。下面逐个试一试。
首先,笔者觉得最好玩的就是克隆,用户拍摄在这个模式里,可以拍摄多张图片,然后在选项中进行选择要克隆出来的东西,系统会自动进行选择,当然,用户也可以通过画笔橡皮擦进行调整,整个过程非常简单,只是有时候对焦是个问题。如果只有一个人,就需要用到三脚架和蓝牙遥控器。下面是样张(三个背影都是笔者我)。
接着是全景,大部分的手机都会有这个功能,但努比亚的体验却是我用过的最好的,因为在平移相机的时候,屏幕上会实时显示已成像的内容,用户可选择大概拍摄到哪里,整个动作非常连贯流畅。
然后是星轨,顾名思义,就是拍星轨,这个功能一定需要用到三脚架的,而且最好选择一个晴朗的、少人造光污染的地方。整个使用过程也非常简单,用户摆设好手机之后,点按开始拍摄,手机会一直开始曝光,直到用户再次点按快门键才会停止曝光,十分易用。拍摄过程中,屏幕并不是一片黑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实际的成像画面,你能够看着星轨一点一点的出现,不过要拍星轨,耗费的时间至少三个小时,下面是笔者只曝光了半个小时的效果,当时是凌晨一点(每隔半分钟,系统就会保存一张图片,然后除了照片外,还有自动生产一个延时的视频,让你观看整个成像过程)。
慢门就是慢速快门,就是控制快门速度,这个功能对于夜景来说非常有用,看下面样张。(不过因为你无法看到实时预览,所以需要拍多几次进行预判)
最后再说说“DNG”,我玩摄影那么久,都还没听说过DNG这个功能名词,结果,是一个RAW格式,所以在这个模式下你能够生成一张文件,完整(无损)地保留图像信息,只是在手机端,所生成的文件并不能进行浏览和编辑,需要用到cameraraw这类电脑软件。
在结尾,特别表扬一下的相机家族的照片管理,每一个功能都有生成一个对应的文件夹,用户可以非常快速地找到相对应功能所拍的照片,管理起来非常方便。然后总结一下,努比亚的拍照部分,不仅是成像质量高,而且可玩性也很高,虽然并没有笔者在相机上玩到的部分颜色玩具相机,但说实话还是足够玩了,各式各样的使用简单的功能很容易勾起用户的拍摄欲望,甚至能让用户去剁手一台相机,唯一的不满意就是,居然没有专门设计一颗物理快门键,不够极致呀!
/系统:该有的都有,可惜少了点亮点
系统的安卓版本是6.0.1,不过国产的ROM的变化和安卓版本的迭代好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