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故里的答卷衡东以脱贫攻坚推进全面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蓝天白云下的衡东县城,绚丽多彩。

衡东县黄贡椒特色扶贫产业助农增收。

油茶喜丰收,贫困户采果忙。

衡东县委主要负责人正在洣水镇金娥村印章扶贫车间调研。

衡东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正在为扶贫产品黑木耳直播带货。

衡东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收入。

(本版图片由衡东县委宣传部提供)

前言

近几年来,罗荣桓元帅故里衡东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民生工程和发展机遇,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总揽,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全面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全县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陈鸿飞刘运仕罗华章焱平周健

11月15日,初冬的阳光格外明媚,让人暖暖的没有了往日的寒意。地处湘江河畔的衡东县大浦镇托源村掩映在绿树丛中,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格外靓丽。

上午8时,贫困村民刘雪冬来到省重点产业扶贫龙头企业衡东湘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一口鱼池边投放鱼饵。因右手残疾,刘雪冬只能用左手按住投饵器开关投放。投放完最后一口鱼池的鱼饵,时针已指向上午10时。

“老刘很勤快,工作很有责任心。”公司负责人说,目前,刘雪冬负责公司33口鱼池、亩水面的鱼饵投放工作。

“工作有了着落,生活也有了奔头。”老刘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他告诉笔者,现在,他家不用为吃穿发愁啦,往后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近几年来,衡东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县委书记陈礼洋说,该县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总揽,以补齐全面小康社会短板为目标,全面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全县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摘帽脱贫,艳阳天暖。衡东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志毅告诉笔者,目前,全县33个建档立卡省级贫困村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已脱贫户人,贫困发生率由年的5.81%下降至0.31%。

责任如山勇担当

“一条条溪,一道道流,村村寨寨无数次地走。乡亲的苦,百姓的愁,日日夜夜挂心头……”

“脱贫攻坚工作进入了关键时期,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进入临战状态。”11月11日,衡东县委主要负责人轻车简从来到大浦镇青鸦村走访,指导脱贫攻坚工作。他说,要以最高标准、最好状态、最优成绩迎接考核验收。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高位统筹,扛牢扛实政治责任。

近几年来,该县按照“书记抓、抓书记”的要求,从严执行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县党政主要领导对重大问题主动过问、重点环节主动协调、重要事件主动督办,牵头谋划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资金投入是关键。年以来,衡东县累计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75亿元。其中,县本级资金1.24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贷款1.18亿元,受益贫困户户。

“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我们走进贫困的乡村,无论酷暑,无论严冬,田间地头有我们的身影……”

11月16日早上,荣桓镇杉山村7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柏文,来到离家一里多路远的地方割鱼草。

两个小时后,刘柏文割了一整担。因右腿残疾,走路不便,刘柏文将大部分鱼草托人用三轮车拖到鱼塘边,自己挑着一小担,来到鱼塘边投放。

“看着鱼儿一天天长大,心里甜滋滋的。”刘柏文开心地说,“我家今天的好日子,与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分不开。”

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该县将乡镇党委书记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纳入年度述职评议内容,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责任,从乡镇扶贫办、驻村帮扶工作队中精心挑选名扶贫干部,在全县17个乡镇组建了21支“脱贫攻坚巡改尖刀班”,对乡镇和村(社区)扶贫工作开展常态化巡查,督促落实问题整改,彻底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举全县之力抓脱贫攻坚,把最优秀的干部、最优势的资源、最广泛的力量往脱贫攻坚一线集结。”衡东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说,全县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该县60名联点县级领导、29个行业扶贫部门、17个乡镇和个有扶贫工作任务的村(社区)均落实了攻坚责任。共选派扶贫工作队支人,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户贫困户,实现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两个全覆盖”。

同时,该县还统筹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并深入推进“互联网+”社会扶贫和“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活动,组建“扶贫志愿者、扶贫专家、扶贫监督、扶贫形象大使”四支队伍,实现“社会扶贫APP”贫困户注册全覆盖、爱心人士注册人,帮助贫困户发布需求条,累计对接成功次。

富泽百姓治穷根

9月17日,衡阳市消费扶贫月系列展销会衡东专场暨衡东土菜食材全国推介会举行。会上,成都荟享冻品有限公司、长沙本湘本色食材商行等企业,分别与湖南聚味堂、衡东庆发食品公司等衡东本土企业签订土菜食材采购合同,总金额万元。

这次推介会,主办方首创“全网乡镇长直播带货+大型广场展销+衡东土菜食材推介+大客户订单采购”模式,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该县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机关食堂、工会会员采购扶贫农产品,以及乡镇代言直播带货销售扶贫农产品等,金额突破万元。

据了解,目前,衡东土菜在省内外开餐饮门店多家,土菜从业人员达12万人,年产值突破40亿元。在脱贫攻坚中,该县发挥“衡东土菜”品牌优势,全力做好土菜产业扶贫文章,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舌尖上扶贫”之路。近3年,该县土菜产业已带动全县贫困户余户余人脱贫致富。

“找到贫根,对症下药。”近年来,衡东县按照中央“五个一批”要求,在分类帮扶工作上下足绣花功夫,有效提高了帮扶精准度,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发展生产脱贫。该县依托“中国土菜名县”金字招牌“三樟黄贡椒”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大力推广三樟黄贡椒和“衡东大桃”油茶,打造县域特色产业。目前,全县共种植黄贡椒2万多亩。其中,贫困户户人种植多亩,每亩收益达元。还新造、垦复油茶林1亩,带动贫困户余户,发放油茶奖补资金.4万元,户均增收元。

衡东县还精心打造了洣江生态软条白沙枇杷、兆丰农业黑木耳等7个省级重点产业扶贫项目,三樟黄贡椒等16个县级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帮扶贫困户户。在全县建成3处联村并建式光伏电站、2处集中式光伏电站、1处村级光伏电站,光伏扶贫电站收益惠及全县贫困户户人。

——实施就业脱贫。衡东县始终将促进就业与精准脱贫相结合,以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为抓手,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全面落实就业扶贫政策。该县采取“点对点”服务、线上线下招聘、建设扶贫车间、增设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拓宽贫困群众务工就业渠道。目前,全县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人,已就业人,占比73%。

——发展教育脱贫。年以来,全县“三帮一”劝返学生共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人;“送教上门”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56人。累计资助各类学生20.万人次,金额1.亿元,其中建档立卡学生4.万人次,金额万元,有效解决了因贫失学辍学问题。

——开展医疗救助脱贫。近年来,衡东县农村贫困人口医保缴费由县财政全额补贴,实现“应保尽保”;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慢病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应检尽检”,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率、服务率均为%;对患29种大医院救治,大病集中救治率达99.28%,全面落实“三个一批”核心指标,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实行保障兜底脱贫。衡东县开展农村低保和社会兜底保障对象清理,提高政策落实精准度,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今年,该县农村低保标准A类每人每年提标到元,全面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对名残疾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费由政府全额代缴,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护理补贴人,生活补贴人,残疾贫困人口两项补贴全部按标准发放到位。

春风送暖入万家

11月15日清晨,位于湘江河畔的霞流镇鑫霞村炊烟袅袅。村民成志辉走进厨房,拧开水龙头,接水淘米做早饭,开启一天生活。

“喝在口里,甜在心里。现在自来水直接通到灶台,再也不担心用水啦!”村民成志辉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据介绍,近3年来,衡东县投入资金近亿元,先后新建了霞流水厂和石湾水厂,完成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余处,并对农村30多处安全饮水工程进行了整改维修,解决了全县近6万人用水难题。目前,该县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找准改善农村民生着力点。”衡东县委主要负责人说,近年来,该县紧盯弱项,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相互促进,同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所有贫困村实现了住房安全、公路通达、饮水安全目标,基本解决了贫困群众“住危房”“出行难”“饮水难”问题。

要致富,先修路。11月11日上午,笔者从衡东县城驱车前往杨桥镇荆竹村,40分钟后来到位于该村的南竹粗加工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一台载重量20吨的大卡车,停靠在加工厂门口,几个工人正在装载竹片产品。

“今天,我在荆竹村购买了捆竹片产品,准备运到河北石家庄的竹制品精加工生产基地,深加工成竹跳板、竹栅栏等产品,主要用于建筑工地用材。”货主胡老板告诉笔者,荆竹村粗加工的竹片制品材质好、韧性强、经久耐用,深受河南、河北等地建筑工地老板的青睐。

“过去荆竹村只有一条机耕路,路窄坡陡难走,大卡车根本进不来。”胡老板笑着说,去年2月,村里通了宽敞水泥路,大卡车能顺利开到村里了。现在,他一个月至少要到荆竹村来回拉三四趟货,今年的购销合同已达50万元。

“近年来,全县的公共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据统计,“十三五”时期,衡东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后扶措施精细落实,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资金1.亿元,建设40处集中供水工程,埋设主管网.5公里,受益人口39.98万人,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全部解决。

致富路畅,百业兴旺。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项目建设。目前,衡东县已完成窄路加宽公里、通自然村水泥(沥青)公路.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2座;完成交通扶贫通客班车线路窄路加宽.2公里、通畅工程58.公里,大幅改善了农村通行条件,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问题。全县农村电网改造任务提前完成,33个贫困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1.7千伏安。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符合建设标准,33个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七个一”全覆盖。

一枝一叶总关情

11月15日早上6时许,大浦镇青鸦村党总支书记、清雅田园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文彬起了床,他匆匆用过早餐后,便组织该村第16组和11组的贫困村民汪太娥、黄士秀等10多人,头戴草帽、肩扛锄头,结伴来到该村9组虎形山生态脆枣基地垦复,为来年生产做好准备。

据了解,几年前,青鸦村是全县有名的软弱涣散村。该村土地贫瘠,大部分是紫色页岩,产业发展落后。年,该村被定为省级贫困村。

“年初,村里以党建引领扶贫,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贫困农户’模式,把支部建在扶贫产业链上,带动村民增收脱贫。”邓文彬说,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了衡东县清雅田园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对贫困户实行“一户一策”,最大限度激发贫困户“我要脱贫”的活力。

目前,青鸦村流转土地面积余亩,新造生态油茶基地亩、名优水果采摘园余亩、花卉苗圃多亩,村里还发展了黄牛、山黄鸡等养殖业。今年,村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1.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15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帽。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近年来,衡东县加强脱贫攻坚机制创新、实践创新,探索了一系列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在支部引领上创新。该县积极探索“党支部+”产业扶贫新模式,在全省率先推行“支部建在扶贫产业链上”产业扶贫模式,依托扶贫产业链建立股份合作型、自主发展型、劳动务工型三种类型的扶贫党支部,打造了一支永不撤退的扶贫工作队。截至去年底,全县在扶贫产业链上新建党组织34个,联合企业党组织21个,建强原有村党组织个,带动贫困户3余户余人增收。确保了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脱贫不返贫。

——在安居扶贫上创新。针对少数贫困户缺资金、缺劳力的问题。该县实行因户施策、代资代建,确保脱贫贫困农户住房安全有保障,全面落实“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的要求。据统计,年以来,全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户,完成户农村“四类重点对象”住房核查鉴定和挂牌标识工作。

——在教育扶贫上创新。衡东县在全国首创“一键式”精准助学模式,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适龄儿童%就学”“建档立卡学生%享受教育扶贫政策”的“双百”目标。

——在消费扶贫上创新。近年来,该县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互利共赢”原则,将消费扶贫纳入全县脱贫攻坚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和对口帮扶任务,一体化推进产业、电商、旅游、就业和消费扶贫。在衡阳市率先开展消费扶贫活动,通过工会消费、单位带头、民企服务、结对帮扶等途径,依托电商、展销会、商场超市、旅游景点等载体,让贫困村和贫困户优质农产品进入千家万户。年以来,累计购买贫困村和贫困户农产品1.2亿元。

击鼓催征再出发,砥砺奋进答新卷。“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我们将进一步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担当实干、克难攻坚。”衡东县委主要负责人说,该县将奋力攻克深度极度贫困堡垒,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让困难群众以脱贫为新起点,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这正是:扶贫政策照亮千家万户,小康春风吹拂元帅故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