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营,一个让人熟悉但又陌生的地名。北大营位于今天沈阳市大东区柳林街2-6号,但是曾经鼎盛时期占地万平方米的营区,如今仅剩下3栋不起眼的灰色营房。在90年前,这里曾经驻扎着当时中国装备最精良的东北军。而年9月18日的那个夜晚,这里成为打响中国抗日战争第一枪的地方。
北大营始建于年,是当时东北军阀张作霖位于沈阳最重要的一座兵营。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柳条湖段,并污蔑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随即悍然袭击驻扎在北大营的东北军。日寇的进攻激发了北大营将士们的热血,虽然蒋介石严令“不抵抗”,但仍有一部分部队“抗命”拿起武器抵抗日军进攻(比如团团长王铁汉带领部下还击日军),最终因为北大营孤立无援,在日军预谋已久、集中兵力突袭的情况下,一天之内就落入敌手。
抗日战争可以说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损失最惨重但是胜利最彻底的一次反侵略反殖民战争。正是通过这场战争,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初步建立了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这为中国从古老的封建国家迈向现代国家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以万同胞鲜血换来的胜利,需要我们永远铭记!
虽然我们经常说中日关系“一衣带水”,寓意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从真实的历史记载上看,其实中日始终存在“战-和-再战-再和”的关系,也就是说,只要日本在和平时期积蓄了一定的力量,它就一定会跳起来挑战中国,而只有在战败后,才会再次老实下来,并继续学习中国的文化和技术,继续蓄积力量,等待下一次挑战中国。
(白江村海战,油画)
多年以来,中日关系一直就在“战-和”之间交替,唐代著名的“白江村战役”,唐军以少胜多,日本侵略朝鲜的军队几乎被团灭,随后20年日本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并且直接促成了日本“大化改新”;明代老将邓子龙和朝鲜名将李舜臣联手在露梁海战中再一次全歼日本侵略舰队,从而又打出了中日之间延续数百年的和平局面。
(露梁海战,日本再败于中朝联军)
客观上说,日本侵华战争,也是第三次日本借助朝鲜半岛为跳板,进攻中国的战争,只不过这一次中国由于自身的衰落,一度被日本占去了半壁江山,整个中华民族几乎亡国灭种,但是经过14年的艰苦战争,中国依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实际上日本谋划对华侵略,最早甚至可以追溯至明治维新时期。因为日本是一个岛国,且地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平均每年地震超过次,所以自古以来,日本民族都有着深刻的危机感,这种民族存亡的危机感演化出来的,就是日本民族强烈的扩张意识。因为日本人知道自己脚下的国土并不稳定,时不时就来一场地震,所以日本人骨子里就充满了侵略性,目的就是要在临近日本本土的亚洲大陆上抢到一块落脚点,好让自己能够生存下去。
(一个民族能野蛮到什么程度?参考日本人)
整个日本民族这种骨子里的侵略性和焦虑感,也正好被当时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利用,进而宣称中国的东北是“日本唯一的活路”。为了把中国的东北塑造成日本的国土,在整个日本侵华的14年中,日本还以“开拓团”的名义,向中国东北移民30多万人。但是这种把别国领土称作是自己“生存活路”的言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极其荒谬的。事实上自古以来,日本发动的所有对外战争,大多使用“生存、自卫”等幌子来欺骗自己人。
(如今日本以“自卫队”名义建立起来的这支武装部队,在部队规模和战斗力上,丝毫不弱于英法德意等国家)
从北大营响起抗日第一枪至今,已经过去整整90个年头,但是遗憾的是,一直到今天,依然有相当一部分日本人依旧执迷不悟,不但不肯为侵略战争反省道歉,反而不断以各种借口扩充军力,并且不断为所谓的“自卫队”在法律上“松绑”,不断把自卫队打造成新时代的“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为将来的新一轮对外扩张做准备。
(把台湾和日本比喻成“鼻尖和嘴巴”的,就是这个中山泰秀)
我们知道,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外部环境,日本这个民族有些内在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饿狼不呲牙只是因为它打不过你,并不是因为饿狼希望和平。如今的日本,经过二战之后几十年的积蓄力量,已经再次开始蠢蠢欲动,日本现任首相菅义伟曾经公然把台湾称为“国家”,日本防卫副大臣中山泰秀则公然把台湾和日本的关系比作“鼻尖和嘴巴”,扬言日本要把“台湾的和平稳定当作自己的事”。
(打狗靠的是手里的棒子)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90周年纪念日,对于日本的蠢蠢欲动,我们应该始终保持最高状态的警惕,毕竟今天的中国早已经不是当年积贫积弱的状态,日本如果想撞南墙大可以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