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媛”曾经是一个褒义词,指的是气质修养和文化内涵都很出众的名门女子。
后来含义扩大,包括了所谓上流社会各种有钱有地位的女性。这些女子不一定才华横溢,但一定都是有钱人家的小姐。
曾经被称为文艺女神的晚晚,如今就是一位很有钱的“名媛”。
而她这条从平凡人到贵妇的晋升之路,被很多人看不起.因为看不起,所以也不屑于去思考:为什么她会红?为什么自己还是一个平凡甚至平庸的人?
那么她究竟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她想要的人生巅峰?
01文艺女神自己造天梯
晚晚的背景很早以前就有网友扒过,并不是大富大贵的人家。早年的她读书上学,最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
虽说学校名气不小,但直到这一步,晚晚的人生轨迹还是很“平平无奇”的,并没有什么惹眼之处,除了认识艺术家刘野。
晚晚自幼就受到家里人的艺术熏陶,对文艺类的东西很有兴趣。等到她上了大学,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同行和更大的世界。
晚晚发现,艺术不仅能给她带来精神上的享受,也能带给她物质的回馈。
没有人知道晚晚当时想了什么,只知道在那个时候,晚晚就成了人人喊打得“小三”。
艺术家刘野、原配刘太太、晚晚,三个人的故事外人无法了解,但晚晚确实从刘野身上拿到了一份资源:刘野在艺术圈的人脉。
艺术本不该有圈,艺术是大众的。然而欣赏艺术,需要有一定的审美,只有那些有审美的人,才有话语权。有了话语权就有议价权,进而有了所谓的门槛。人脉两个字,就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晚晚之所以一直在门外徘徊而不得其入,原因也在这里。
所以无论在道德上有多么不堪,晚晚依然凭借刘野的人脉,她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入场券。
尽管学校只是附属学院,专业也很不值一提,晚晚依然把握住了机会。这方法说起来很不道德,但是也很有成效,只能说,晚晚是一个懂得为自己谋划机会的女人。
02聪明的选择资源
晚晚容貌不是十分出众,然而她作为“文艺女神”,自然有几分才情和气质。从小到大的教育经历也为她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素养,这是晚晚之所以能得到贵人青睐的法宝。
晚晚进入国际学院,有了更宽阔的国际视野。她很快就能对比出刘野身上的欠缺,同样,这也能反过来促进她对自身的认识。
所有人只能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晚晚疏远了刘野,开始跟哥大一位叫王博的学子亲近。
王博被晚晚吸引,热心向行业内的前辈、同行介绍自己的新女朋友。晚晚成功地拿到了更优质的人脉资源。
我们无从得知她是怎样俘获了这些人,但毫无疑问,能收获这样大的成功,晚晚自身的文化积累和社交能力一定不会太差。
甚至做个极端点的猜测,晚晚的学识可能不够高,但在各种社交场合谈笑风生、与艺术商业两界大佬们交流沟通的本事,只会比普通人更厉害。
这并不是说晚晚就白璧无瑕了,她有她不光彩的一面,也有寻常人没有的魄力和手段。王博和刘野一样,都不是晚晚的目的地。
晚晚做过很多事情,因为原因不明,只有事实本身存在,人们甚至连她为什么这样做都没法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只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她是有野心的女人。
03调整自身路线遇到爱情
目前看起来,晚晚选择的归宿,是富豪林瀚。林瀚是有钱人,毫无疑问。
然而林瀚看中晚晚,也不是图对方的美色,林瀚对晚晚也有他的需求,而晚晚恰好符合。
林瀚富豪出身,有钱有势,有地位有名气,但没有艺术,晚晚有他所没有的:艺术。
归国后的晚晚选择了那时还很小众的豆瓣。她知道自己的容貌不算什么优势,所以从一开始,晚晚就没有走过那条美色之路。她用的是自己的气质,艺术的那一面。
晚晚的学历没有给她拉过后腿,容貌经过化妆,马马虎虎算过得去,她的身材很好。硬件没有拉垮,这就够了。
很多普通人,光是补齐这些短板已经费尽千辛万苦,可能也只是勉强维持住了生活的体面。在这一方面,晚晚是成功的。
然后她精心运营豆瓣,发美图,发看法,各种言论,开始描绘自己的艺术蓝图。
因为艺术是烧钱的。再高雅的人生,没有了钱也轻易变得狼狈不堪,能维持住自己尊严的人很少。
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生活本来就很艰难。一旦滑坡,再想爬起来就千难万难。晚晚很幸运,或者说,是她有足够的能力,让自己体面。
她之前积攒下的各种人脉,在这个时候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晚晚受到很多人邀请,出入高端场合,谈艺术,谈畅想。
所有的艺术圈都离不开谈钱的商人。
晚晚遇上了林瀚。他们怎么相识的,也没有人知道细节,人们只知道他们聊得来,经常在一起。
林瀚留在了晚晚身边,也留在了艺术身边。晚晚说林瀚懂她,知道她没有说出来的想法。
林瀚帮她创办了木木美术馆,把她变成了所谓“名媛”。至于晚晚曾经的那些“黑历史”,林瀚说:他不会介意。
晚晚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她是林瀚眼中艺术的化身,林瀚是她眼中理想的归宿。还有什么比这更完美的?
04结语
作为旁人,你很难去客观公正地评论一件离你很远的、你并没有去深入了解的事情。
网红晚晚也好,“名媛”晚晚也好,既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她是一个很遥远的、只会在你屏幕上出现的人。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想要达到晚晚那样的成功,他们既不屑为之,也不懂如何为之。但他们都忽略了一件事情:三人行,必有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