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书法绘画学习要不要拜师?当然是有必要的,条件允许的情况能拜师最好。但是,当下的书画艺术领域,“拜师”已经变味了——很多人不是冲着学习的目的去拜师,而是为了结交人脉关系,实质就是“把拜师当做跳板”,以实现自己的某些目的。
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里,就连艺术这样的东西,也不是凭真本事吃饭,而是靠人情关系。我刚刚在网上查阅了两位崭露头角的书法家,其中一位“王XX”的草书家,在他的简介里就赫然标注“师从高鸿源、沈鹏、张旭光、周志高、胡抗美、郑晓华、曾来德诸位先生”。
另一位写行书的书法家,简介中标注的是“得到了沈鹏、欧阳中石、张旭光、胡抗美、郑晓华、周志高诸位先生的教导”。
奇怪的是,他们的启蒙老师和那些没有名气的老师,没有一人被提起,而打出来“显摆”的,都是当今书坛上当下(或曾经)掌握一定资源和话语权的“人物”。
傍大师的大腿,依靠大师提携,顶着大师弟子的光环,似乎在艺术圈内就很吃得开,比如“XX七子”之类,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成了“中书协理事”!难怪陈丹青先生曾尖锐地批判说:“现在搞艺术要出名,除了要有真功夫之外,还要足够地无耻!”
最近,书画家季德祥先生也在网上吐槽“我最看不起那些拿拜师当跳板的人”。他说,很多人也跟我建议,说要拜师,拜了师就好办了,路子就宽了!没有老师,就像没有招牌、没有幌子似的。所以在这个世俗的社会当中,一定要有名家给你当幌子。
也有很多机会可以拜名师的,但季德祥一直没有这么做,为什么呢?他认为这样做就是一种耻辱!书画家一定要有独立的人格,既要敬畏前贤,又要有超越前贤的胆量和勇气,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那些成天到处拜师,委身别人之下,把自己当做“奴才”的人,这种太监性格、J女性格,没有独立人格,还当什么艺术家?
季德祥说得好:齐白石画得再好,那是齐白石的,不是我的。我可以学习,但我不能在你的手下讨饭吃!艺术家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走自己的路。很多人把谁谁谁是我的老师,打在自己的简历当中,真正有本事的谁瞧得上这种人?艺术家不是奴才!
各位网友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