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门客赵振清大秦直道,就是我国古代的高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大雪漫漫,覆盖了茂密的山林。入冬以来最寒冷的天气出现了。铅一般的乌云压得天空很低很低,北风搅拌着雪花低吼着,打在人脸上像刀割了一般疼痛。公子扶苏勒马站在山梁上,听见山坳里传来狼嚎叫得惨声。他问身边的随从,“猎人在哪里?”大家都茫然,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上来。忽然,只听一阵“嗒嗒嗒”的马蹄声响,原来是线路勘测队员经过,扶苏询问道:“我们现在到了什么地方?”对方一起回答:“报告公子,我们现在位于上郡西北的榆树岭,再往西三十里就越过长城进入匈奴草原。”

扶苏说:“过去我们勘察的线路都在黄土高原的山林沟壑间穿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样修直道土石方工程量太大,一定要找到地势平缓的路线,不然我们驴年马月也修不到九原郡。”大家回答:“是的,公子。您说得很对。”扶苏说:“我们现在就驰往长城那面的匈奴草原看看。”对方在马上敬了一个军礼,高喊一声“是”。随即,一彪剽骑像闪电一样,在漫天飞舞的飞雪中,向西北方向飞驰而去。

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秦国用了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结束了自春秋以来长达余年的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并建立起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君主制朝代——秦朝。秦王赢政改号称皇帝,即赫赫有名的秦始皇,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这场规模浩大的统一战争中,秦王赢政的大公子扶苏一直跟随着秦军,从16岁开始作为王室派去的监军,但他的主要任务是主管修筑驰道。秦军攻击到哪里,他和他的工程兵就把道路修到哪里,这样,军事物资和粮食才能按时送达。长期残酷的战争,锻炼了他钢铁般的意志。长期的筑路生涯,不仅培养了他领导团队的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修筑道路的各项专业技术的能力。选择线路、测量、计算、筑路、架桥,样样是内行里手,他简直就是一个有丰富筑路经验的工程师了。在他身上看不到皇家的威仪,看不到官家的气派,看不到年青人的稚嫩,他就是秦军中一名普通的军人。公子扶苏做事果断,宽厚待人的美德在军中广为流传,无形中形成了强大的正能量,士兵们每每会说“公子与我们同吃同住,同甘共苦,那我们还有什么怨言呢?”。

秦军在公元前年至前年灭韩,修筑了第一条驰道,从咸阳通到韩国的首都郑(河南新郑)。这一条驰道做了以后的样板。驰道一般宽20~30米,遇到低洼的地方要筑路基,路面一般铺2O厘米厚的砂石就行了。驰道两旁都有排水沟。路面没有急弯。遇到小的河流,一般架设木桥或石桥,遇到大河需选择在水流平缓的地方修筑木石混合桥(石头作桥桩,木头架设桥梁)。

公元前年,秦灭赵,驰道连接邯郸;公元前年,秦灭魏,驰道连接大梁;公元前年,秦灭楚,驰道连接寿春;公元前年,秦灭燕,驰道连接蓟;公元前年,秦灭齐,驰道连接临淄。在这些连接六国首都的驰道中,修筑最困难的一条就是秦楚驰道,路线长,地形复杂,多河流……始皇派李信第一次伐楚,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道路不通,通讯不畅,援兵和军需物资不能按时投送到指定位置,造成了严重后果。

在秦始皇发动统一六国战争的十年当中,北方草原的匈奴骑兵不断南侵,他们来如风去无踪,不断地深入秦国北部边境,抢掠那里的人口和财物……当始皇灭掉山东六国之后,“乘六合之余威”,命蒙恬为统帅,公子扶苏为监军,率30万秦军北伐匈奴,秦军进入鄂尔多斯草原和河套平原一带,通过几次比较大的战役,匈奴人惨败,退往阴山以北。

打胜仗容易,但是要想守住河套一带就很难了。为了免除匈奴人以河套地区为跳板,对大秦首都咸阳的严重威胁,秦皇听从大臣蒙毅的建议,采取三项重大措施:一、修筑万里长城,派军队戍守;二、移民实边,军队屯垦;三、修筑大秦直道。这三项措施,可保长期占领河套地区,保证北方边境的安全。

原来的秦长城在上郡以北与匈奴人占据的沙漠草原相接。秦统一六国后新修筑的秦长城在北进一干多里的大青山一带,秦始皇派几十万民工修筑长城,又把原来的秦、赵、燕长城修补、连接起来,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号称万里长城。

移民实边,主要指把内地的老百姓迁移到河套地区和长城一线地区发展农业生产,能够为戍边军队提供粮食等生活物资,免除长途运输的困难。实施军队屯垦也是这个意思。修筑大秦直道主要是为了快速、及时地把军队和军事战略物资运输到北方边境地区,发生战事时,能够保证后勤补给安全。因为修筑长城和修筑秦直道是相互配套工程,因此,修筑秦长城基本竣工后,秦始皇并没有撤走军队,遣散民工,而是再次命令蒙恬和扶苏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和几十万民工继续修建大秦直道。

公元前二一二年,秦始皇正式下诏书修筑秦直道,起点在咸阳附近的凉武帝村,沿着黄土高原的子午岭北上,“堑山堙谷,直通之”(司马迁在《史记》中引用秦始皇圣旨里的原话),经过山岳丘陵、草原沙漠,一直到达河套地区的九原郡,全长多公里。

公元前二一一年正月初一,上郡郡邑肤施城张灯结彩,百姓都在庆祝新年的到来,可是,蒙恬和扶苏一夜未睡,他们接到皇上的圣旨,指责工程进度太慢,下令必须在两年以后完工。扶苏惆怅地对蒙恬说:“父皇的性格变了,他怎么能这样着急呢?如此浩大的工程只给两年的时间,怎能完成呢。”蒙恬看着诏书,半天才说:“我也没有预料到会是这样啊。万里长城,我们修了10年,皇上只关心工程质量,从来也没有给出限定的时间呀。”扶苏接着说:“一定是有奸佞小人在父皇面前说我们的坏话。”蒙恬说:“皇上英明神武,他也知道再用两年时间很难完成任务。一定是宫里出了什么事情,或者皇帝还有其他考量……不过我们做臣子的不应该揣测皇上的想法,必须奉诏行事。”扶苏接着说:“秦直道动工已经一年多了,仅仅才把毛坯路从咸阳修到延州附近,按照如此筑路速度,再过5年也不能竣工。”

蒙恬总结说:“我们必须重新修订计划,采取特别的措施,否则就完不成任务。”扶苏说:“没有修筑的路段应该重新选线勘测。那我们就放弃东线罢,东线虽然近,但地形崎岖,河流密布,土石方工程量浩大。选取北线比较合理,一进入上郡西北,都是草原沙漠,地势平缓,河流稀少,土层疏松,少有岩石,容易施工。西线是最后选择,向正西不到公里就是黄河,沿着水路也可以到达九原郡。”蒙恬说:“我同意公子您的建议。如果人力、财力不够,我们可以上报朝廷,请求再拨十万民工和一定数量资金。”扶苏回答说:“父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大兴土木,天下百姓已经力穷财尽矣,请求加拨民工和资金的事就免了吧。把现有的财力、物力、人力分拨到未筑路线各段,下达任务,严加督促,这样工程进度就一定能够加快。”蒙恬最后补充说:“除了戍边的军队外,野战部队一律投入到修筑直道中去。”

新年会议以后,蒙恬和扶苏带着勘测队员,沿着北线又勘察了一回。他们来到鄂尔多斯大草原,看着地势平缓、一望无际的原野,蒙恬笑着说:“公子您真是一个有心人啊,狡兔三窟,您都做到了。”扶苏接着回答说:“这还不是向将军您学的?您打仗从来都是要求要有备用作战计划嘛。”蒙恬赞到:“公子您虽然年轻,但很成熟了。”扶苏立刻回头命令勘测队员道:“在测定的线路上每隔米插一根木桩,并标上编号作为标志。”大家都齐声回答:“是”。

如果说驰道是国家一级公路,那么秦直道就是我国古代的高速公路。它没有急弯,路面宽50~60米,路基统一超出两侧50厘米,路面用砂石和胶泥混合铺成,厚度超过30厘米。直道两侧都统一用石头砌成防水沟,以防雨水侵蚀路面。直道每隔50公里,设置一补给站,用来供给车辆的维修,行人和马匹的水和食物以及住宿。如果有急事,飞驰的马车只需三天三夜即可由九原到达咸阳。九原向东,一马平川,千里草原,可直达燕都——蓟。可以这么说,大秦直道的修通,不仅能够保障万里长城各个要塞的军需供给,就是距离咸阳最遥远的燕赵之地,也在中央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这样,大秦直道与通向东方六国的驰道,以及六国原有的地方官道,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系统,这对统一以后的大秦帝国的中央集权统治,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全线铺开,分段施工以后,蒙恬和扶苏就更加忙碌了。他们必须不停地监督和检查各段线路上的施工情况。出现问题,不能拖延时间,必须立即解决。初春的天气说变就变,春寒料峭,下雪下雨,也是常常会发生。但工程不能停下,他们也只能风雨无阻地干了。这一天,蒙恬和扶苏骑马来到无定河大桥施工现场。山上的残雪还未消尽,河面上不时有冰凌漂过。工人们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施工作业。扶苏立刻产生了怜悯之心,询问工头,工人们有没有伤亡情况。工头回头指了指西北的山坡上,说伤病、意外事故均有发生,已经死掉十几个人了。扶苏大发雷霆,责问说,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向上级报告?

蒙恬对扶苏说,“立即成立安全检查小组,巡回检查各段的施工安全,严厉制止违章作业行为。”扶苏回应说,“民工们的饮食和休息时间必须有保障,否则人都死掉了,还让谁去修路?”他继续说,“工人们下水施工必须形成定时轮班制度,工作时间不宜过长。”蒙恬总结说,“我们回去以后要制定一个工人施工条例,把各种不安全因素都考虑进去,下发各段线路执行。”扶苏说,“将军您说得很对。”

这一天,扶苏检查完一段线路的施工情况,感觉很疲惫,就住进驿站休息。他梦见自己回到了咸阳,赵高正向他走来了,一手拿了银刷一手端着圣旨,打着不男不女的怪腔叫道:“公子扶苏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不知他在念了些什么,一股子无名之火在扶苏的心头升起,他猛地冲上去夺过圣旨撕得粉碎,并且将雨点般的拳头砸在赵高脸上……他又看到妻子王氏和儿子了,他们都哭着不让他离开家……扶苏醒来以后,突然觉得自己很想家了,他二年没有回去了,儿子已经长高了吧?

第二天他向蒙恬提出要回家的请求,蒙恬很痛快地答应了。他说道:“大秦直道的毛坯路很快就要修通了,咱们也应该向皇上报告一下修路的情况。您好好准备一下材料,我也写一个奏章,请您呈给皇上。”扶苏说:“好的。我走以后,这里的全部工作就交给您一个人了。”蒙恬说:“公子,请您放心地走吧,这里的一切事务有我呢。”

当扶苏回到咸阳准备进宫面圣的时候,秦始皇早在两个月前就带着一批朝臣开始了第五次东巡。伴驾的主要大臣有左丞相李斯、上卿蒙毅、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还有他的小儿子胡亥。扶苏凭借第六感觉察觉,整个咸阳城都笼罩在一片恐怖和慌乱之中。为了弄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假扮道人到祖庙里去打听,才从一位守庙的老人那里问清楚了。原来是父皇为了避祸才决定第五次东巡。那位老者说:“在今年的一年内接连发生了三件怪事,先是天象出现了荧惑守心”,之后,又有坠星下东郡,化为陨石,上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字样。同年,有一个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突然冒出一个手持玉璧的人,他对使者说:“替我把此玉璧献给滈池君(水神)。”并捎带一句话:“明年祖龙死。等使者询问这人时,该人就消失不见了。原来这块玉璧正是始皇帝二十八年因祭祀水神而沉的玉璧。

一年之间,接连发生三件极不吉利的事,而且都还是未知的事。于是陛下求卦。卦得游徙吉。”扶苏听罢老者之言,暗想:“父皇英明一世,糊涂一时,他怎么能相信荒诞不经的迷信之说呢?因为山东六国刚灭,民心不归,我们的敌人正是通过造谣惑众来扰乱我们的阵脚呢。父皇已经上当受骗了。”他长叹一声离开祖庙,只好到右丞相府上汇报工作并且了解父皇出走的情况。右丞相冯去疾告诉公子扶苏,始皇帝此次东巡的主要目的是到东海找寻常生不老之药。接着讲了巡游路线和随从大臣等情况。冯去疾还说,此次始皇帝东巡短期内回不来,要求扶苏留在咸阳共同料理国事。扶苏回答说:“父皇东巡走时没有作出这样的决定,我留下会被别人说闲话,还是再回上郡的好。”于是他就告别了右丞相回上郡去了。

扶苏回到上郡与蒙恬说起父皇东巡的事。扶苏说:“这一回,我回到咸阳没有见到父皇,他在三个月前就云游南方去了。”蒙恬说:“南方?南方气候湿热,北方人去了水土不服,皇上的万乘之躯能受得了吗?皇上的前几次出游可都是在北方呀。”扶苏说:“父皇出行的车队出武关沿丹汉水南下入长江,第一站就是游览云梦大泽,估计现在已经离开那里了吧?”蒙恬说:“云梦泽瘴气氤氲,霍乱横行,这一回皇上可危险了。”扶苏说:“听说父皇不仅要游览荆楚大地,还要沿着长江东下到吴越一带游览,并且还要到会稽山祭祀大禹呢。”蒙恬说:“但愿上天保佑吾皇平安归来。”扶苏又说:“父皇还有一件重要事就是入海北上琅琊郡寻找仙人仙药。”

蒙恬接着说:“皇上前几次东游派徐福等人入海寻找常生不老药一无所获,这一次恐怕也希望不大。”扶苏接着说:“寻找到的恐怕不是什么仙人,而是逃到荒岛上的六国贵族吧,他们还盼望他早死呢,会给他仙药吃?”蒙恬叹了一口气说:“皇上真是变了,他做事怎么会变得如此荒唐?”蒙恬接着说:“皇上用武力灭六国,攻城掠地,杀伐无数,统一天下以后又修长城、修陵墓、建阿房、筑直道,为了这个大一统的江山几乎用尽民力、财力,不仅六国贵族恨透他,老百姓也反对他呀!”扶苏回应说:“公元前二二七年,燕王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公元前二一八年,父皇第三次东巡遇博浪沙行刺;还有高渐离刺秦王;咸阳城微服遇刺……敌人是不会放过每一次机会的。父皇就是坐在火山口上。”蒙恬最后说:“始皇帝英明神武,也许我们根本不理解他。”

公元前年十月,秦始皇开始了他的第五次东巡。这一次重点巡游南方。前四次巡游,足迹遍布秦赵魏韩燕齐。在灭国战争中唯有楚国是他最强大的敌人,险些败在它的手下。楚国西接荆楚东连吴越,南抵百越北达齐韩,土地辽阔物产丰饶,文化独特民风剽悍,所以他最放心不下,是他的心腹大患。这一次游楚地恩威并施,游云梦过湘江时遇到大风大浪,皇上问此地有什么神仙,当地人回秉,有潇湘二女神,传说是舜帝的两位妻子投江而死化为水神。始皇大怒,命人砍光了附近山上的竹子。又登上九疑山遥祭虞舜。

秦始皇的船队沿着长江东下,登上衡山勒石刻,扬国威,再乘船到达吴越,过浙江登临会稽山祭祀大禹,勒石颂德,望南海,乘舟沿东海北上到达琅琊郡,派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寻找长生不老药。到了平原津始皇帝病倒了,派蒙毅返回会稽再祭祀天地,车队继续前行,到达沙丘平台皇帝就驾崩了。

公元前年7月的一天,正在上郡修筑秦直道的大将蒙恬和监军扶苏突然接到使者送来的皇上的诏书,其内容指责他们没有按时完成修筑秦直道的任务、对匈奴作战不力、反对皇帝的治国政策,令赐死。他们两人都愣住了,感到出乎意外。蒙恬猜测事有蹊跷,不肯受死。扶苏却说:“君教臣死,臣不得下死,父教子亡,子不得不亡。”他拔剑在手,大喊一声:“父皇,您好糊涂呀,大秦是您亲手打下的江山,但又要被您亲手毁掉!”说罢就自刎了。

蒙恬不肯自裁,使者就将他押入附近县衙的大牢,然后回河北沙丘平台向赵高报信去了。原来秦始皇驾崩以后,以胡亥、赵高、李斯为核心的政治利益集团发动了“沙丘政变”,他们为了扶持胡亥上台,藏起始皇遗诏,秘不发丧,另草矫诏赐扶苏、蒙恬死,这样就能实现他们的政治野心。而另一政治集团被分化,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咸阳,扶苏、蒙恬戍边,蒙毅被支开去了会稽,历史是根本不给他们机会的。

当赵高接到扶苏自杀的死讯,才命令车队继续赶路,这样他就放心了。时值七月,始皇的尸体已腐烂,赵高就命人抬来几箱鲍鱼放在灵车上以分其臭,为掩人耳目照常给皇上进食,摆出皇上继续巡游的架势,瞒天过海,招摇过市,走阱井出雁门,故意绕道九原,从秦直道回到咸阳。葬始皇于骊山,拥立胡亥登基,是为秦二世。

从此赵高大权独揽,胡亥这个花花公子,论吃喝玩乐还行,论治国理政,他就根本不是那块料。

公元前年3月的一天,有一对母子来到上郡扶苏的墓前哭了一顿又祭祀一番,那就是扶苏的妻子和儿子。他们几经躲过追杀,隐姓埋名已经多年。这时候,有谁还知道他们就是秦朝的孑遗,已为平民的皇室的后代,还苟活在这罪恶的人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