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铁饭碗”下岗创业,年出生的张金娥,经历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转折。
曾经没经验、缺资金,做批发生意举步维艰,靠着勤奋和胆识,如今在郑州国际小商品城经营的张金娥将要把公司的年销售额提升到亿元级别。
而她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张金娥是小熊电器河南总代,销售量排全国前三。图为张金娥与小熊电器创始人李一峰在一起)
下岗创业一单赚了元,比单位一年的工资都高
年出生的张金娥,创富故事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她原本有个稳定的工作,在周口一家国企上班,遇到了同事,也就是后来的丈夫,俩人做的都是销售。
下岗潮来临,张金娥和丈夫没了铁饭碗,迫于生计,决定到郑州闯一闯。年,夫妻俩问亲戚借了钱,凑够1.8万元启动资金,在刚刚建成的郑州国际小商品城租下一个1.4米长的摊位,准备卖电器。交过摊位费后,夫妻俩兜里只剩元。
创业第一年,没有渠道和客户,生意步履维艰。到了年底,拢了拢仓库的货,夫妻俩发现只赚了元。
幸运的是,那是一个货不愁卖的年代,渠道不畅通、价格不透明、货源不充足,没有电商冲击,没有同行白热化竞争。在那个郑州丹尼斯刚刚起步、BP机盛行天下的时代,能否挣钱,靠的是勤奋和胆识。
张金娥不缺的正是勤奋和胆识。张金娥回忆,“哪怕不睡觉,只要有钱赚就行。”她和爱人租90元每月的标间,丢下孩子奔波于广州、郑州。
她终于等来了第一个大单子。一个客户要一批水杯,这笔单子帮她赚了元,这抵得上她过去上班时一年工资。紧接着又一个订单来了,客户需要采购数千份厨具套装,她净赚八千元。
一次挫折,促使她AllIn(全投)品牌代理
到了创业第二年,张金娥等来了她事业上的第一个大转折。
那一年,广州厂家来郑州参加展销会,张金娥在会上遇到了凌丰厨具。双方聊得很投机。当时,凌丰厨具在业内知名度极高,按照张金娥的话说,胜于今天的苏泊尔、爱仕达。
成功有时候可能只是做对了一个选择。张金娥借了钱凑够十几万元,拿下凌丰厨具河南代理权。这是张金娥代理的第一个品牌。
也是以此为支点和跳板,张金娥打入丹尼斯、金博大乃至后来的大张、西亚、胖东来等商超系统。
这也是张金娥转型做品牌的起点。过去,她只是传统低级的散批,凭借信息渠道不对称做转手贸易,赚取差价,她不会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