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巨婴郭冷除了跳舞,连衣服也不会

遮风堂白白清浊抑菌洗液 http://kingbaby.com.cn/gushi/12606.html

郭冷,凭借自身的天资和后天的努力,在17岁那年被国家级歌舞团——东方歌舞团选中,并一举成为杨丽萍的关门弟子。本有大展宏图的机会,可因一场意外,他与舞台再无缘分。

但这并没有击碎他对舞蹈那颗挚爱的心,经过几年拼搏,如今的他已是一名年收入百万的芭蕾舞老师。

可即使有钱,他也没有买房,独居在一个不足20平米的快捷酒店;非但这样,由于他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至今仍无妻无子;

郭冷究竟有何传奇色彩的一生?孤身一人的他现在过得怎样呢?

严师出高徒

每到夜晚,湖北省武汉市佳园路一家不起眼的舞蹈工作室就会传来用法语喊出的节奏:

“attement、Battementtendu、Demiplie、Grandplie……”

而喊节奏的正是芭蕾舞蹈老师郭冷。

虽然已经快到50岁,但岁月丝毫没有带走他对舞蹈的热爱和舞姿上的轻盈。

他随着音乐,自由舞动着纤细但有力的肢体,在手臂和腿部的肌肉线条衬托下,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柔中带刚、妙态绝伦;

轻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飞高翔像鹊鸟夜惊,美丽的舞姿闲婉柔靡,机敏的迅飞体轻如风,志在高山表现峨峨之势,意在流水舞出荡荡之情。他的舞蹈虽看不出具体的舞种,但却独一无二,唯属于他。

而课堂上的他,一改往日的优雅和从容,只见他表情严肃,用鹰眼般的目光扫视全场,如果发现有跳错或者跳得不标准的学生就会对其进行严厉训斥;

非但这样,郭冷被学生气得火冒三丈时,还会直接扔掉学生的脏球鞋,让她去教室外面反省,

在郭冷的课堂没有“颜面”二字,既然学生选择学舞,就必须接受这个行业的残酷规则,只要失误,就会被数以万计的新起之秀替代,假如没有拼尽全力做到最好,也就没有资格犯错,他强调:

“进入我的课堂,你的人身、你的人格、你的自尊,统统被我抹杀了,都是属于我的。”

听到这些话,不禁有人开始质疑,这样打击学生自信心、给予挫败感,不是只会增添她们对舞蹈的厌恶么?这样的老师真的能教出好学生吗?为何学生家长会默默接受郭冷的教学方式呢?

正所谓严师出高徒,不得不承认在郭冷正言厉色的教学下,一批接一批的学生在各类选拔中能够顶住压力、超常发挥。

经过他的培训和指导,曾有30多名学生进入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一流名校,更有甚者集训20天就能考进辽宁芭蕾舞团舞蹈学校。

如此“战绩”,让郭冷的名号在舞蹈教育界彻底打响,络绎不绝的学生和家长慕名而来,愿意交钱“找骂”。

可每天都面对这么多学生登门求学,郭冷要如何抉择,是跟一些只想赚钱的培训机构一样,多开班、勤排课、让学生密密麻麻挤作一团,连手脚都施展不开?

值得赞美的是,这种情况从未在郭冷的舞蹈室出现过。他向来只追求质量、不求数量。与其泛泛教授,不如专讲专练,一节课、一个不

到30人的小班对他来说足矣。

在郭冷眼中,开舞蹈班不是挣钱的手段,而是艺术的境界,他想要将舞蹈里的真善美传递给祖国未来的花朵,为国家芭蕾舞事业培养更多人才。

顺理成章,有了远大的开班目标,自然少不了一套严格的收徒标准。

首先,郭冷会按照芭蕾舞演员“三长一高一小”的要求进行基本选拔,即学生必须胳膊长、腿长、脖子长、脚背高、脑袋小;

硬性条件合格后,才是看学生的天赋。

他认为,跳舞虽说是每个人的权力,但芭蕾舞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完美驾驭,郭冷通过两三次的授课,便可看出一个学生驾驭舞鞋可能性的大小,要是太小,他会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绝不浪费双方时间和精力;

倘若能够操纵舞鞋,那么,在那一刻,学生就必须下定决心让它成为陪伴自己一生的物品,这也正是郭冷的第三个标准——看学生是否有这个决心。

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郭冷深知,强扭的瓜不甜,再好的老师也无法教会一个不爱跳舞的学生。因而,他只愿意将毕生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交给那些打从心底喜欢芭蕾的学生,不然就是对彼此的折磨。

三条标准也就意味着,并不是学生家里有钱就能进班,况且与其名气相比,郭冷收取的课时费完全算得上物超所值,两个半小时的课程仅需元。

然而,对外宣称是两个半小时,其实郭冷从未按时下课,晚上7点开始,最晚能上到凌晨1、2点,最早也是晚上11点才结束;

而这其中超出的时间,郭冷并不会额外收费,也不会放松精神。他从头到尾都精神百倍,非但这样,他还要带着学生一起,形成一种“只要音乐一响,就情不自禁舞动起来”的习惯。

有时候在一旁等孩子的家长都坚持不住,感慨道:

“郭老师精力太充沛,每天都到一两点,我都受不了了。”

事实上,就是这么一个认真授课、无偿补课、带出众多优秀学生的名师,曾经还有着响当当的名号——“男版杨丽萍”、“杨丽萍关门弟子”;

众所周知,杨丽萍在我国舞蹈界是“神一般的存在”,拜她为师,郭冷肯定会有大好前程和无数个走上国际大舞台的机会;

可为何他偏偏放弃这种好机会,退出舞台,选择当舞蹈老师,明明千里马不做,为何做一名伯乐?

坚定不移的梦想郭冷出生于宁夏银川市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

受到妈妈的影响,郭冷从小就与喜欢舞刀弄枪的男孩子不同,他钟爱芭蕾舞,这个一提到名字就下意识联想到女孩子的舞种。

有一次,郭冷看到在聚光灯下的芭蕾舞者跟随音乐从容而舞、形舒意广,像是俯身,又像是仰望;像是来,又像是往;像是飞翔,又像是漫步......在郭冷看来,她们翩翩起舞的同时,心已经遨游在无垠的太空,自由地远思长想。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让他再也无法按捺住内心的激动,与其坐在观众席当一个看客,不如成为一名舞者,站在万人瞩目的舞台上,亲身体会这份无拘无束。

一回到家中,郭冷便将这个想法告诉父母,可想而知,听到儿子想要做芭蕾舞者,父母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拒绝,他们担心男孩子会在舞蹈学习中逐渐失去那份应有的男子气概;

但奈何,这是郭冷亲口说出的第一个梦想,做父母的更不愿意亲手将孩子的心愿扼杀在摇篮里,加之郭冷一顿撒娇哭闹,他的父母最终松口,同意他去学习芭蕾。

只不过,当时郭冷的父母觉得这是小孩子的三分钟热度,等到新鲜劲一过,他就会半途而废,毕竟学舞很辛苦,更何况郭冷是一个男孩子,如果在一间全是女孩子的教室,交不到朋友,很快就会感到孤独郁闷。

万万没想到,郭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强有力地回击了父母的想法,让他们从半信半疑转变为全力支持,学芭蕾成为郭冷人生中有且仅有的梦想并使他为之倾其所有。

起初,他确实面对的是枯燥且痛苦的基本功。

拉韧带开筋、绷脚背、下腰,这对怕痛怕累的小孩子来说,已然是一种巨大挑战,再加上每天教室里鬼哭狼嚎的声音和小孩相互间的情绪带动,许多孩子最终坚持不下去,选择退学;

但郭冷不同,小小年纪就已经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舞者就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经过基本功的锤炼。

因此,郭冷至始至终没有一声叫喊,无论多痛都只是咬紧后槽牙忍受下来,即便一瘸一拐地回家,脸上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告诉爸爸妈妈今天学习得很开心。

至于交朋友,郭冷更是不在乎,因为他来这里的目的是学舞,不是交友。

在教室里,郭冷从来都是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埋头苦练,即使全班三十几个人只有郭冷一个男孩子,周围小女生会调侃他是“娘娘腔”,他也毫不在意,一心只放在舞蹈上。

更幸运的地方在于,舞蹈这门艺术,需要一定天赋和先天条件,郭冷恰恰满足芭蕾舞者需要的美感与乐感。

“天才是由1%的灵感和99%的汗水组成的。”顺其自然,郭冷成功踏入芭蕾舞行业的门槛。

在他9岁那年,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团到银川招生。

这与普通舞蹈班不同,是一所专业的学校,郭冷要想成功站上舞台,这绝对是一块稳定的跳板;

可当年学校的录取比为1:,报名参加的考生足有2万名,也就是说,郭冷要想成功,就必须跳进前20名,这明摆着是一场优胜劣汰、明争暗斗的残酷竞争。

有压力才有动力,为了抓住这个机会,郭冷更加废寝忘食地拼命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以全优的成绩通过选拔,如愿进入芭蕾舞团。

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郭冷还是班里唯一的男生,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学舞练舞,他永远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是班级里公认的最认真、最刻苦的学生。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总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郭冷不得不面对男女生之间先天的柔韧度差别。

尽管对此郭冷曾感到过委屈、难过,但很快他就振作起来,化悲痛为力量,加强自身练基本功的时间,女孩子练一小时,他就练三小时。长此以往,他的柔韧度稳定保持在班级里中上水平。

屋漏偏逢连夜雨,柔韧度的问题好不容易解决,郭冷又面临食量问题。

在他处于发育阶段的时候,胃口大增,时常是一节课还没结束,就因剧烈活动量饿得肚子咕咕叫,甚至开始犯低血糖;

无奈的是,作为一名芭蕾舞演员,要想让自己的身体更加轻盈柔软,在舞台上呈现出完美的效果,就必须控制自己的体重;

郭冷只能强忍饥饿,一天仅吃一顿饭,几十年始终如一,也正是他的这份自律,让他一米七的身躯直到现在仍然只有斤。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郭冷克服种种困难的行为和他没日没夜的艰苦训练并没有白费;

在学校这段时间,他代表学校参加过很多比赛,每次都是空手而去,满载而归,奖杯拿到手软,一举成为学院的“香饽饽”。

是金子总会发光,在学校里出名的他,光芒也早已绽放到更远的地方。17岁那年,郭冷被东方歌舞团选中。

这是一个年就成立国家级歌舞团,是在周恩来总理倡导和关怀下进行,其目的是将艺术融通中外。

言外之意,如果进入这个舞团,郭冷的舞蹈之路就会更上一层楼,他将会得到更懂演出表演的机会,去到更宽广的舞台;

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偶像——杨丽萍。

杨丽萍在舞蹈上的造诣是毋庸置疑的。她一直秉承着“舞蹈就是生命,就是生活”的理念,对舞蹈始终保持着最纯洁的爱与初心,为了舞蹈,她能拿去两根肋骨;为了舞蹈,她能多年如一地留着长指甲;为了舞蹈,她能放弃一个女人做母亲的权利。

正是对舞蹈几乎痴狂的热爱,让两个相似且优秀的灵魂很快便走到一起。

郭冷还没进入东方歌舞团多久,杨丽萍就从众多年轻舞者中,一眼看到郭冷并选他成为自己的关门弟子。

如此来之不易的机会,郭冷自当非常珍视。在杨丽萍的指导下,郭冷的舞蹈实力有了质的飞跃,他逐渐跳脱出原有的学院框架,找寻到属于自己的风格。

他将古典芭蕾和中国民族舞相融合,让两个不同国度的舞种,在他的演绎下,变得相得益彰;

不仅如此,他还时常与杨丽萍一同登台演出;

一支孔雀舞,让世人抛开对他的“有色眼镜”,在那一刻,他就是舞台上那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孔雀,他是自己世界的主人公。

一个接一个的舞台,一波接一波的欢呼,一场接一场的报道,让郭冷在逐梦路上一步一步走上巅峰,可谁能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一个先到?

就在郭冷处于事业上升期时,年的一个表演,让他瞬间跌入地狱。

在那次表演中,郭冷意外踩空,重重跌倒在舞台上,虽然事后及时送医,但由于他的膝盖处韧带严重撕裂,已经无完全康复的可能性;

即使后期复健效果好,也只能保障他恢复正常生活,要想长时间跳一定难度的舞蹈是不可能的了。

受伤且不可逆,这对郭冷这样的从艺人员来说就如同宣告死刑般痛苦,这也就意味着,在舞蹈黄金期,他必须卸掉一身名誉和光环,离开那个曾在上面尽情挥洒汗水,带给他无束鲜花和掌声的舞台。

一生为舞蹈拼搏的郭冷自然不会轻言放弃,他在痊愈后努力尝试重新跳舞;

可事实证明,医生没有欺骗他,他只要一做技巧动作或者长时间训练,就会感受到膝盖撕心裂肺般的疼痛;

看着舞蹈室镜子里瘫坐在地上的自己,郭冷止不住泪流。

他不能接受当下自己的“废物”模样,更不能想象以后的时光里,没有舞蹈,他该何去何从,他的世界顷刻间沦为废墟,他的未来也不再光明......

那段时间,郭冷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他把自己毕生得来的奖状奖杯摆在客厅,一遍又一遍抚摸擦拭,然后在狠心地把它们全部撕碎、摔在地上。看到这些荣誉,只会让他更加痛恨和瞧不起现在的自己。

本以为郭冷会这么颓废一辈子,幸而他有一个良师益友的贵人--杨丽萍。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在杨丽萍的带领下,郭冷将自己对舞蹈的那份热爱,变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地,这一次,在杨丽萍的开导下,郭冷终于走出伤病带给他的重击和疼痛。

他意识到,只要热爱舞蹈,就能“条条大路通罗马”,既然自己有实力但没能力在舞台上翩跹而舞,那就让自己的实力去帮助那些有能力的人。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当一名舞蹈老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郭冷决心成为这个伯乐,去发掘更多舞蹈新星。

正因为这样,郭冷才在武汉办起舞蹈室,以最严格的标准,培养最优秀的学生。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定私心。每天的教学活动能让他的身体不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僵硬,让他忘记伤痛带给他的折磨,让他重新拾起当年的自信和风采。

然而,转念一想,一辈子为舞而痴的郭冷,如今快要满50岁,走过人生一半的征程,他还是孤身一人,拥有的只有舞蹈;

难道他当真要为了事业和梦想放弃自己的红尘生活,做一个只和舞蹈恋爱生活的人呢?

艺术“巨人”,生活“矮子”

或许有时,上天又是公平的,它给你打开一道门,就会为你关上一扇窗,就连古话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通过授课,郭冷已成为年收入百万的钻石王老五,只不过,单从他自身条件和穿着打扮来看,却一点也看不出有钱人的样子。

他不买房,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住在舞蹈室旁边的一家快捷酒店;无独有偶,他也不喜欢购物,平日就穿着最舒服、最休闲的运动套装。

对这一切,郭冷则觉得是理所应当,因为他没有时间,也不愿花费时间在除舞蹈以外的事情上。在郭冷心中,他只想争分夺秒来授课,培养更多舞蹈天才。

他经常连续上一个月的课,就连他自己也会不好意思地说:

“我是有时间挣钱,没时间花钱。”

看得出来,郭冷早已放弃自己的私生活,也是如此,娶妻生子更是郭冷不敢奢求的事。

几年前,他还短暂地想过这个问题,加之周围不断有学生家长和朋友要给他介绍对象,让他内心有所动摇;

然而,不超过一天,他心中的理智就告诉他,不要这样耽误了一个女孩子的大好年华,因为如果让他在家庭和舞蹈中二选一,他一定会义无反顾地选择舞蹈;

更关键的是,郭冷爱舞,接近疯魔,在他的前半生中,除了为舞蹈拼过命,便再也没有对其他事情上过心,就连一些生活自理能力他都缺乏。

他不会做饭、不会洗衣,就连他自己都说:

“我除了跳芭蕾舞,什么都不会,灯泡都不会安装,没做过一碗稀饭。”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从小就进舞蹈队的他,一直跟着集体同吃同住,没什么独立生活的经历,所以他不愿委屈一个女人,来做自己的“保姆”;

就连舞蹈班的家长都感叹道:

“郭冷老师就是为跳舞而生的艺术家,除了跳舞,其他的都是家长在照顾他,一些大件的厚衣服,都是家长们洗了给他。”

后记

有人说:“一个人一生能做好一件事不容易,只做一件事就更不容易。”而这不就是形容的郭冷单一又执着、渺小又伟大的一生吗?

或许有人会替郭冷感到不值得,觉得为了一件事放弃人生中太多美好的东西;或许有人会站出来指责郭冷,觉得他只是自命清高,打着为艺术献身的幌子,实则是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的“巨婴”;当然,更多的人是站出来为他欢呼喝彩,称他是舞蹈界别树一帜的存在。

只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自然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就会不同;

无论怎样,只要他没有违法犯罪、伤天害理,我们就不应该站在道德制高点,去对其他人的人生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抛开这一点不谈,郭冷身上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将自己热爱的梦想变成了自己引以为荣的事业。

这让人不由自主想起何塞·黎萨尔的一句话:“假如不献身给一个伟大的理想,生命就是毫无意义的。”

对于郭冷的一生,你有什么看法呢?

参考文献

北青网《44岁芭蕾舞痴年挣百万,1天1顿饭,但是感动我们的是芭蕾精神》

长江日报《跟他学20天弟子进辽宁芭蕾舞团,武汉最牛芭蕾老师深夜捧盒饭教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