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学生对于编制岗位的热情可谓是空前高涨,在学历含金量缩水、动不动就失业的时代背景下,铁饭碗旱涝保收的特点让学生们趋之若鹜,考公考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趋势。
但是编制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再加上报考人数屡创新高,上岸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学生想要拿到铁饭碗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
因此有些学生就将大目标化成小目标,从体制边缘岗位入手,慢慢接近编制,总以为这些边缘岗位也算是稳定的,但实际上很多岗位只是看上去风光,实际没钱没权还很辛苦,常常被人拿来当“炮灰”。
处于体制边缘的岗位,看上去还算体面,实际上没钱没权还辛苦所谓的“体制边缘岗位”,指的就是那些看上去是在体制内工作,但实际上并没有编制,其中合同工和临时工是最常见的,而且这些岗位在体制内还不少见。
最典型的就是劳务派遣人员,工作内容和形式和编制员工没什么区别,但性质却大为不同,安稳性不高,福利待遇也和编制员工差很多,而且经常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拿着最低的工资,还动不动就会拉出来“顶锅”,所以看上去体面,实际上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但是劳务派遣员工占比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有些事业单位缺少人手,可编制岗位已经满了,申请新的名额又太麻烦,只能招聘一些合同工,这样既能满足岗位的需求还能为大学生提供进入体制内的机会。
还有就是护士,大医院的护士多数是有编制的,薪资福利待遇也是比较高的,虽然工作辛苦一些但好歹还算是有编制,医院都开始招聘合同制护士,稳定性大大降低,福利待遇也有所下降。
再者就是代课老师,这类老师常常是按课时收费的,编制岗位所有的福利待遇也是几乎没有的,但是代课老师的选拔标准比较低,对于想要当老师的学生来说是个好选择。
而且还可以通过代课来积攒教学经验,如果本校没有拿到编制的机会,也可以伺机考取其他学校的编制岗,虽然灵活性比较强但安稳性也是极低的,学生报考一定要想清楚。
明知边缘岗位不安稳,为何考生还会奋力争取呢?虽说这些“合同工”或者是“临时工”,在工作的环境和内容和编制岗位没什么区别,但是安稳性和福利待遇肯定是很差的,很多学生在报考之前就有所了解,那么为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编制岗位竞争激烈,普通学生想上岸太难,所以只能采取“迂回策略”,通过考取一些比较容易进入的边缘岗位,然后在内部进行晋升和考编,这样虽然周期会长一些,但是起码上岸的几率会大一些。
而且很多边缘岗位的选拔要求也没有那么严格,真正家境实力强悍的学生也不稀罕这种岗位,普通学生获得工作的机会就会更大,所以很多学生抱着“长远眼光”选择了这种编制边缘岗位。
在笔者看来,编制岗位虽好但毕竟名额有限,如果学生确实想要进入体制内工作,这种边缘岗位也是可以选择的,只不过学生一定要做好长期规划,以非编制工作为跳板去获取编制。
处于体制边缘岗位的学生,想要得到长足发展,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现在很多事业单位都会有非编制的岗位,而学生一旦进入这些岗位后,表现得好的话也会通过内部渠道获取相应的编制,而且也算是积攒了很多的工作经验,对于考编也大有好处,但是学生一定不能满足现状,还是要按部就班去提升自身能力。
最根本的就是学生要有良好的成绩和表现,进入工作状态后就要兢兢业业,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多将心思放在做成绩上面,当然也要注意和同事、领导处好关系,他们能够给你很多经验和建议,这些都是能够帮助学生“避雷”的。
另外学生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在工作之余也要多学习课外知识,根据编制岗位考试的相关内容进行备考,同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