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医只是人生跳板,尝百草写医书才是正事,

北京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明朝大多数读书人认死理,都坚信一定要寒窗苦读考科举,这样才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人李时珍就偏不,另辟蹊径,回到老家捡起祖传手艺,给别人号起了脉。当同窗好友还在苦哈哈的备战科考时,人家已经是皇家首席御医了。皇家公务员当当就行了,他真正的理想是可以游遍祖国山河尝尽百草,编写出最完善的医书圣典。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没有错,虽然不是最牛逼的官,但却成了一代杏林圣手。李家世代从医,在当地也颇有威望,但终归就是个杂流户口,社会地位很一般。要想改变现状,就是指望李时珍能通过科举考试谋得一官半职,脱了这贱籍。他也没有辜负众望,十四岁就高中了秀才,就在大家都觉得很有戏的时候,之后三年的乡试落榜深深地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搞得他一度很怀疑人生。所幸他没学到文人的迂腐,没有像别人一样非得死磕在这一条路上,当即决定继承祖上的衣钵,弃文从医。其实他心里有他的打算,光靠考科举当官太费时间,成本又高,还不如借助自家医学背景,医院的御医方向努力努力,这样见皇帝的机会可比别人多多了。就当他觉得他算盘打的聪明时,生活又给了他致命一击,他不幸患上了重病,差点要他去检了佛祖,或许也恰是因为自己在这鬼门关了走了一趟。他重新理解了作为一个医生的职责。随着身体的康复,他决定认真学医,不为别的,就只是想能帮助别人解决病痛,因为经历过,所以才更能感同身受那些闻名求医的患者心理。李时珍在医学上能进步神速,除了得益于他自小的聪慧,更多的估计也有家族遗传,随着学习的时间加长,他父亲也看出了儿子的医学天赋,大胆鼓励他走出外面去见识一下更广阔的天地,医者只有经年累月的临床经验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慢慢的他的医术也高明起来,沿途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名气太大以至于皇宫的老太医们都有耳闻,干脆就邀约他入职皇宫。被皇帝召见时,就发现皇帝其实身体素质本不差,但是总爱吃丹药,自己是学医的又不是搞化学的,一些问题也不好开口。在皇宫呆的越久,李时珍在翻看一些古书记载时就发现很多医学知识并不系统,可以说是杂乱无章,这可是治病救人的事,如何能如此马虎,他顿时觉得他有责任有义务去完善这些错乱的医书,于是就向皇帝请辞,开启了自己重写医书的旅程。为了能编好这本书,他不辞辛劳,游遍祖国大江南北,边记录边治病。别人说他已经很厉害的时候,他还谦虚地说到还不够,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一直在孜孜不倦的阅读,并且还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里,记录了各种疑难杂。他还致敬神农,跑到祖国各地亲尝百草,还绘制好样图收录在册。医者父母心,他知道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饮食习惯大多不同,还根据这些写出了相应的对症办法。遇到不太肯定的情况也会主动询问的当地的医师。历经26年,终于写出了《本草纲目》这部医学巨作,给后世的人指明了方向。李医圣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了大明的山河,用自己的大爱编出了这部经典著作。虽然在做官的路上走得并不长远,但是在济世救人这条小路上,他用自己的坚持走出了一条夯实的道路。明朝也不是人人都爱权,也并非所有人都热衷于政治,总还是有那么一些人有着不一样的情操,为了别人的幸福牺牲自我,李时珍从医之初可能只是想曲线救国去当官,但当他编完那本书的时候,想必会是另一番心境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