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他的头衔很多,集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与诗人于一身。南宋已降,无论是在史书上,还是民间传说中,岳飞都隐隐然超凡入圣,成为了偶像式的英雄人物。
岳飞的名头,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博来的。
公元年,岳飞向宋高宗上一个折子,建议收复襄汉六郡。
此时岳飞已经打过不少胜仗,声誉鹊起、圣眷日隆。就在前一年,赵构同志还亲自手书“精忠岳飞”四个大字,制成锦旗赐给岳飞。此前能够获此殊荣的,唯有救过驾的韩世忠等寥寥数人。
收到折子后,赵构立即同意了岳飞的请求。
他告诉岳飞,国家已经做好了打一场局部战争的准备,收复六郡是可行的,但是切不可将战争扩大化。
岳飞很高兴,因为他认为收复襄汉六郡是恢复中原的基础。拿下六郡,等待时机进兵中原是一个可行的战略。
很明显,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与赵构在战略构想上的不同,为未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同样是收复襄阳,岳飞是要以此作为跳板,未来继续北伐,是进攻性战略;而赵构则是想构建京湖防线,立足于防守。他要求岳飞拿下六郡之后停止北伐,目的是要将中原留在伪齐手里,继续充当宋、金两国的战略缓冲。
也就是说,避免与金国的战争,始终是赵构的第一选择。
当然,那是后话了,此时二人仍然处于蜜月期,赵构对岳飞的军事行动提供了足够的支持。
为策应和支援岳飞,他下令韩世忠以精兵万余屯于泗上作为疑兵,以分敌势;又命令刘光世出陈、蔡(今河南淮阳、汝南)二州,以作声援。
当年四月十九日,岳飞率军3万余自江州(今江西九江)出师,经鄂州(今武汉武昌)渡江西进。
此时的岳飞非常激动。这是多年以来,他第一次作为一支大军的统帅,出现在与敌国交战的战场上。船行至江心,岳飞拔剑对部属起誓,不恢复襄汉六郡,绝不渡江南返。
五月初五,宋军进抵位于伪齐最南端的重镇郢州。郢州守将荆超曾任北宋宫廷侍卫,号称“万人敌”,相当勇悍。
宋军这边,由于后勤没有跟上,此时军中存粮仅够二餐,军需官非常焦急,但是岳飞却很淡定。他告诉军需官,只要能够保证两餐就够了,让大伙放开吃,明日上午,大军一定能攻破郢州,获得补给。
第二天黎明,宋军开始发动攻击,岳飞坐在旌旗之下,指挥攻城。
战斗打得异常激烈,突然,一块炮石落在了岳飞脚下,左右都惊慌躲避,他却神色淡然。主帅的镇定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将士们发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势,终于冲破防守,杀入城内,斩俘了伪齐军数千人。
城破之时,荆超跳崖自杀了。他不是一个英雄,但也不是一个朝秦暮楚的人。也许在他心中,伪齐和南宋都是汉人王朝,效忠哪一个并无分别。不管对错,他都为自己的选择献出了生命。
攻下郢州后,岳飞立即分兵两路,命令部将张宪、徐庆东攻随州,自率主力沿汉水北上直取襄阳。
驻守在襄阳的李成听说岳飞亲自率军来攻,吓得够呛,仓皇引军北遁。十七日,岳飞兵不血刃、进驻襄阳。
张宪、徐庆进攻随州却遇到了障碍,数日未克,岳飞随即命令牛皋率军往前去支援。
十八日,宋军发起总攻,万军丛中,一员大将手持双锤,勇不可挡,第一个冲上城头,宋军就此攻破随州。
率先登城者正是岳飞的长子,时年十六岁的岳云。
六月初,金朝从河北、河东调来援军,与伪齐军在新野、邓州等地完成集结,号称30万,企图发动反攻,夺回襄阳。
经过仔细思考,岳飞命令王万率领一支军队前进至襄阳西北的清水河驻扎。初五,李成率军对王万所部发起进攻。
两军鏖战正酣,李成的后军突然大乱,一支宋军在齐军的背后发起了攻击。
原来,王万的部队只是诱饵,在两军交战的当口,岳飞自己悄悄率领主力从侧翼迂回到齐军背后,宋军前后夹击,成功地将李成的大军打退。
第二天,李成率步、骑10万卷土重来。
李成先生确实有点不长记性,头一天刚吃了败仗,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认为自己的兵力数倍于宋军,胜利将唾手可得,所以布阵非常随意,将骑兵排在左侧襄江(汉江)岸边,而将步兵放在右侧的旷野。
这个安排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机动能力好的骑兵背靠大江,缺乏足够的纵深;而将步兵置于旷野又不利防守,完全违背了步兵利险阻,骑兵利平旷的兵法常规。
看到齐军这么个搞法,岳飞有点吃惊,担心这是一个圈套,脑子里快速地计算对手可能的变化。
经过仔细思考,岳飞确信,这的确只是一个漏洞百出的布阵。于是他决定采用以步制骑,以骑击步的战法,命令王贵率持长枪的步兵攻其骑兵,命牛皋率骑兵冲击其步兵。
宋军发起进攻后,伪齐前列骑兵很快惊溃,将后列骑兵拥入江中;齐军步兵在骑兵的冲击下死者更众,横尸20余里。
李成率余部连夜遁逃。
为了遏制宋军攻势,金朝派刘合孛堇率签军增援伪齐,在邓州西北与李成合兵一处,企图与宋军决战。岳飞侦悉敌情后,于七月挥师进攻邓州。
宋军王贵、张宪分兵两路,向邓州挺进,实施包抄合击。十五日,在距邓州30余里处,宋军与金、齐联军展开激战。两军酣战之际,王万、董先率精骑奉岳飞之命赶到,向敌军发起突击,一举击溃了对手。
伪齐自此再无力与宋军野战。
十七日,岳飞督军攻城,岳云再一次率先登上城头,收复邓州。
二十三日,宋军轻松收复唐州。同日,崔邦弼军攻下信阳军。自此襄汉六郡全部光复。#文
年正月,宋金和议达成。但是这个和议,不但宋廷内部有不少反对者,在金国那边,卖国的骂声也不小。只不过,相比文攻,他们更爱武斗。
当年七月,完颜宗弼(也就是演义中的金兀术)发动政治清算,干掉了主和的“金奸”完颜昌,废除和议只是时间问题了。
绍兴十年(年)五月,完颜宗弼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他们很快就夺回了此前归还宋廷的陕西、
河南等地。前期的胜利,显然助长了宗弼的野心,他很快就打起了淮北地区的主意。
宗弼先生显然忽略了一件事,陕西、河南之战之所以很顺利,一来是因为宋军立足未稳;二来也因为不少地方的守军之中,许多都是金、齐旧人,他们望风而降,金人可以说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但是淮北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那里是南宋久经考验的前沿阵地,自然不会是一堆软柿子。
完颜宗弼挥军南下之后,在顺昌(今安徽阜阳)碰上了东京副留守,名将刘锜。
刘琦虽然不是铁定的“中兴四将(有些版本有刘琦而无刘光世,有些则相反),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猛人,早在北宋时期,就在对西夏的作战中屡立战功,据说还有吓阻辽人儿童夜哭的功效。
完颜宗弼在顺昌久攻不下,最后被刘锜反击所败,狼狈北撤。
此时岳飞率领岳家军数万人,进入了河南中部,连败金军,占领军事重镇颍昌府(今河南许昌)、淮宁府(今河南淮阳),并乘胜收复了郑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等地。
完颜宗弼一直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