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少婷
■相关公司:联想集团(,HK)
■市值:.2亿港元(截至5月26日)
■核心竞争力:卓越运营、环球足迹、战略执行,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业务全球份额领先地位,移动业务的强劲发展。
■机构眼中的公司:连续两年的全球PC市场领先的品牌、《财富》杂志:年“最受赞赏公司”、《企业骑士》杂志:“全球年全球最具可持续性家公司”
5月20日中午,杨元庆匆匆赶去全国人大代表驻地报到,当天恰巧是联想集团发财报的日子,杨元庆为此请了半天假,在履行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前,作为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召开了媒体沟通会。
不论是员工还是媒体记者,人们一般都叫他“元庆”,他看起来温和儒雅,显得很有亲和力,交流中更喜欢直抒胸臆,是个坦诚的沟通者。杨元庆37岁时从创始人柳传志手中接棒,带领联想集团走向了国际化;如今,联想集团年收入近亿元,PC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已是中国制造的一面旗帜。
杨元庆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会,他带了六份建议“上会”,核心围绕智慧经济对中国制造的影响,领域涵盖医疗、教育、数据安全等。在他看来,立足于中国制造的优势,在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机遇下,整体“跃迁”是中国实现本轮产业升级的最佳路径。
“在人类文明与灾难高强度的对抗和冲突之中,对科学与技术的需求也会上升,从而促使创造力的大量涌现,这种正向循环,会加速科学与技术的创新。”近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董事长·第二季》栏目专访时,杨元庆指出,疫情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让智能技术变成了真正意义的“战略必需品”。
谈中国制造:有很强韧性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
图片来源:联想集团提供
工厂是“中国制造”的基础,抗疫进入稳定期后,工厂的复工复产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任务。在北京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等级后不久,杨元庆先后到了联想集团在深圳和合肥的工厂。
在疫情尚未完全消除的环境下恢复产能到巅峰状态是困难的,人力和零部件供应都是难点。杨元庆介绍,联想用了两招,其一是包车把员工接回工厂,打消员工对返工途中感染新冠肺炎的担忧;其二是“抱团取暖”,和当地的中小企业合作,向他们的员工开放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岗位,以共享员工对抗用工短缺。
零部件供应问题早在预料之中,短期供应问题尚可提前筹备,但长期供应需要整个供应链的努力,这也在考验中国制造的韧性。“联想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帮助中小型的供应商恢复生产,因为哪怕是少了一颗螺丝钉、一个包装箱,一台机器都不能最终完成。”杨元庆表示。
截至目前,联想集团在深圳、合肥和武汉的工厂的产能已经恢复至%。
“这场突发的疫情,在抗疫前期对中国制造业带来一定冲击,但同时也显现出了‘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显现出‘中国制造’具有很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显现出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的发展潜力。”杨元庆认为,除了联想自身基于全球布局的调度和运营能力,中国制造提供了很好的供应恢复基础。
在杨元庆看来,中国制造的优势不仅在于低成本,劳动力充足带来的产业聚集才是更难以被取代的。一些企业可能向一些国家转移某一产业,转移供应链上的某个环节是容易的,但是转移整个产业链,相对较小的国家目前还承担不了,因为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供给,而供应链聚集对于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制造是必不可少的。
但中国制造不能长久依赖人口红利和资源优势,杨元庆认为,此次疫情也显现出中国智能制造转型的优势和产业升级的潜力,过去中国制造向人口要红利,未来则要向智能化要红利。
在杨元庆提交的六项建议中,有两条是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他呼吁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为驱动的智慧经济,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产业跃迁”,重新“卡位”全球价值链,在后疫情时代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现中国制造的“产业跃迁”,关键在于吸收足够的“能量”。而“能量”从哪里来?杨元庆认为,智慧经济就是跃迁的赋能者。首先要加快以人工智能、5G、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发展,进而重塑商业模式,促进创新增长,释放效率红利。
杨元庆进一步提出建议,认为“5G+工业互联网+智能化”作为有效抓手,对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制造业领域依然面临四个主要的难点和挑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工业信息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应用场景和盈利模式有待挖掘;产业生态体系尚未完全成型。”杨元庆指出,5G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通过工业互联网催生更多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工具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改进各行各业效率和决策方式,加快各行各业智能化步伐。
议智能技术:使其成为“战略必需品”
去年,联想集团庆祝了自己35周岁的生日,其创始人柳传志在去年底宣布正式退隐江湖,在外界看来,杨元庆重构了联想。
从“联想少帅”到如今,本是为寻找出国“跳板”而进入初创联想的杨元庆,没想到一出校门就找到了奋斗大半生的事业。
信息化初期,联想以PC生意服务国人,如今走向智能化,联想也在早些年提出了“3S战略”,从智能物联网、智能基础架构、行业智能三个维度推进智能化转型。
疫情造就了独特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意外提速,杨元庆认为,新冠疫情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让智能技术变成了真正意义的“战略必需品”。
“新冠疫情发生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在席卷全球,重塑产业格局,其速度、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人类社会从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加速迈向智能化时代。但尽管如此,智能技术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杨元庆表示,从中长期来看,新冠疫情会进一步加速智能场景落地,让5G、AI、大数据、边缘计算、云计算、物联网等智能科技像空气一样更加全面地渗透到社会的各方面。
例如,学校的课程转到线上,公司的业务转到线上后,会带动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生活方式快速崛起,快递、物流需求潜力的进一步扩张。此外,疫情造成的劳动力短缺引发了新一轮对自动化操作、工业级机器人和数字化解决方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