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大内侍卫真实形象虎背熊腰,手持利刃,

无论在哪个朝代,皇帝恐怕都是一个体面且危险的职业。体面自不必说,手握天下最大的权利,一言九鼎;可危险也不是假的,每一个在位的皇帝,如果自身能力不强,就会成为别人的傀儡。

除此之外,层出不穷的刺杀也时有发生,所以为了保护皇帝的人身安全,侍卫这种职业也渐渐兴起。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帝国,满清王朝时期,关于君主至上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全,选择的大内侍卫都是身手不凡的武功高手。

在冷兵器盛行的时代,他们代表着个人武力的巅峰,这也是“习得文武艺,售与帝王家”的最好注解。从晚清流传出来的大内侍卫的照片可以看出,他们一个个虎背熊腰,手持利刃,每个人都是面露凶光的彪悍之辈,让别有用心的人一见就会心惊胆寒。

01大内侍卫的前身

关于大内侍卫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起源于周朝,还有的说是源自三国时期的曹操军中。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算错,因为它们的含义略有不同。

周朝的时候,因为各地割据势力强势,所以为了在表面上做文章,各诸侯都派了自家子弟留在首都天子身边,名为内侍实为人质。这些人打着保护天子的名义,但恰恰很多危险就来自他们之中,所以这些人只能算是名义上的侍卫。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其实已经算是中原大地权力最大的人了。他个人的人身安全自然也受到很大重视,提到曹操的护卫,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擅使双戟的典韦。

这位曹操的保镖首领在主人的授意下,开始在民间选拔孤儿,并传授给他们武艺,把这些人培养成只忠于曹操一个人的死侍。这样从根本上保证了侍卫们的忠诚,也间接的避免了其他贵族对于皇室生活的染指,这个作法也被后来的君主们纷纷效仿,通常的首领也多是由绝对忠诚皇帝的贵族担任。

自那以后,各朝各代都拥有了这样的一支经过严格挑选,多由孤儿或身世清白的平民组成的护卫队伍。在唐代它被称为千牛卫,宋代叫御前侍卫,明代叫锦衣卫,而在清朝,他们的称呼就改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内侍卫。

因为清代喜欢称后宫为大内,暗含机密重要之意。而如果可以在宫中从事保护皇族的工作,那么也证明他们真正工作在清王朝的核心之中,对于很多皇家私密也都心知肚明。

02清代的大内侍卫们

满清时期,想要成为大内侍卫,有几条要求是必须遵守的。首先当然是武艺要过硬了,从当时流传下来的照片就可以看出,这些侍卫一个个目光如炬,身材健硕,浑身带着一股彪悍之意。

这一点也难怪,他们不是被军中的百战悍卒训练出来,就是本身就出自军中,可以说是被训练出来的杀人机器,身上带着杀气也就不足为奇了,身手过硬自不用说,光是靠着气势也能震慑宵小。

另外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就是“装聋作哑”的本领了。其实这一点古今相似,工作在权力核心势必会或多或少的接触到国家机密或者皇家隐私,这样的情形下,如果好奇心过重或者口无遮拦,那么不但会涉及机密外泄,自己也会受到牵连性命不保。

即使做到了谨慎小心,也有可能受到无妄之灾,因为突发事件无辜被卷入,被皇室灭口的事情也偶有发生。

最后一点也最为重要,那就是侍卫们的出身问题。只有没有利益纠葛,出身清白的侍卫才能保证对皇帝的绝对忠诚。这也是当初曹操用这个标准选拔侍卫的主要核心,并沿用了数千年时间。

但是,因为统领侍卫的通常是贵族们,所以在晚清时期,随着朝廷腐败的进一步加深,侍卫人员出身的标准,也渐渐模糊了起来。

换言之,只要可以证明此人忠心于皇帝和朝廷,他即使出身贵族也可以入选。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它更倾向于使用满族人而不是汉人,这只能说是清朝自身的局限性决定的。

03腐朽的王朝末期

纵观清代一朝,大内侍卫除了保护皇帝的本职工作外,逐渐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色彩,成为了在皇帝面前刷存在感,进而升官发财的跳板。清朝的几位著名官员,都曾有过在皇帝面前做大内侍卫的经历,其中以康熙时期的索额图和乾隆时期的和珅最被人们所熟知。

索额图本身就是皇后的叔叔,虽然身为贵族,可是由于其家族和康熙组成了利益共同体,所以他的“忠心”自然得到康熙的认可,加官进爵也就指日可待了。和珅也是如此,他凭借侍卫身份,在乾隆面前表现出色,也开启了日后飞黄腾达的晋升之路。

可见当侍卫相较于参加科举,是一个更直接也更容易出头的方式,于是很多八旗子弟看到了这个捷径,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这个本来辛苦的职位。

无独有偶,曹雪芹的祖父就是在大内侍卫上晋升起来的,虽然没能做到索额图那样权倾朝野,可是通过曹雪芹的描写和后人猜测不难看出,曹家凭借一个小侍卫,博出了一个显赫家世,不得不说算是清代独有的奇幻故事了。

但随着清王朝的腐朽以及八旗子弟的堕落,在晚清时期,这个差事已经几乎被贵族子弟垄断了。可是当时的满人子弟纨绔之风盛行,这些作侍卫的不但武艺不精,有的甚至不会骑马。

因此,很多人只是占着侍卫的名额,吃着官饷,但却不用去宫中上班,履行职责。王朝的没落,从这些尸位素餐的侍卫身上可见一斑。

04结语

虽然这些八旗子弟的作法令人不齿,可是身处那个浑浊的时代,想要不同流合污恐怕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