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契丹族的崛起与败落史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雁门重镇雄西北,杨氏边勋勒弟兄。铁马不嘶烽火静,至今惟有塞云横。——杨六郎城怀古

众所周知,杨家将的故事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流传了上千年。无论是杨令公战死金沙滩,还是杨门女将保家卫国,杨家将赤胆忠心、为国为民,演绎了一场又一场可歌可泣的故事。

他们的对手则是辽国的契丹人,谈到这里不免让人心生一个疑问,“契丹族”的起源是什么。毕竟追溯到秦汉时期,并没有这样一个族群,他们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看看契丹的起源、发展、巅峰与没落。

一、契丹的起源

关于契丹,在史书上有着不同的记载,公元年成书的《魏书》开始有“契丹”之名,而《资治通鉴》对契丹记载得更早,大约是在东晋时期:“公元年初,燕王熙袭契丹......”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在朝鲜的历史上,契丹的记录更早。朝鲜的《三国史记》记载:“公元年,北边,陷八部落......”由此可见,契丹起源于何时还没有一个具体的答案。

除了起源的时间外,契丹起源于哪一个族群也没有一种确切的说法。对于契丹的起源,有着一种极为古老的说法。古时候,北方大草原流淌着两条河,契丹人称其为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而契丹民族就兴起于这两个河流的流域范围。

至于他们的始祖是谁,契丹人认为是一个天宫的“天女”,她因为倍感天宫的枯燥寂寞便来到人间,与另外一位神仙相遇。两人相爱后,便在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交汇处生活了下来。

天女和仙人一共生下了8个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部落逐渐壮大,并被分为了8个部落,它们分别是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絜部、黎部、吐六於部。

当然,以现在科学的角度来看,契丹族起源于仙人这一说法多少有些无稽之谈。对此,有的学者认为契丹来源于鲜卑,也就是说契丹是由鲜卑民族演变而来的。

契丹一词出于宇文氏酋长名字之演变,它的本意为“镔铁”,后来便成为“契丹”。宇文氏属于鲜卑部落,它们的部落非常繁杂,也因此又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匈奴说,还有一种就是东胡说。

东汉初期,匈奴被汉将耿夔击破,大量的匈奴人逃走,鲜卑则进据匈奴故地。据悉,当时有“有十余万落”未逃走的匈奴人加入了鲜卑。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10余万匈奴人虽然并未逃走,而且还并未继续以匈奴为号。

不过,他们却“皆自号鲜卑”了,由此便有了契丹为“匈奴之种”一说,意思就是说契丹身上流淌着匈奴人的血液。在此后的生活中,鲜卑族与原东胡种相互通婚,差别越来越不明显。

总之,这一时期,鲜卑民族的迁徙、融合,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状态。它在形成过程中,虽然依然有一个主要源头,但却又是多源多流的发展。以至于,有人说东胡也是契丹人的祖先之一。

其实,不管是匈奴说,还是东胡说,根据史料的考究,契丹人身上大概率流淌的是鲜卑族的血液。也就是说,契丹人的血脉源头,是汉朝时期的鲜卑人。

大约在13世纪至15世纪,蒙古帝国的金帐汗国是欧洲的霸主,他们则称中国北方为契丹,这一个词语才开始广泛使用开来,像希腊语、俄语解释如此的发音。

二、契丹的发展与崛起

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热火朝天的进行,契丹族也不断向南发展、日益兴盛。不过,在繁衍与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也曾遭遇过血的代价。

公元年,北齐文宣帝亲率大军攻击契丹部落,俘获10余万人,契丹部族损失惨重,而后又受到了突厥的打击,情况很惨:“部落离散,非复古八部矣”。

隋朝时期,因突厥与隋朝不合,此时契丹便在隋朝与突厥之间来回“依附”,得到了喘息之机,部族的生机也得以恢复。当然,他们生活的地方依然比较贫瘠,大致在辽西地区:“逐寒暑,随水草畜牧......”

隋炀帝时期,契丹族因为南下损害了隋朝的利益,遭到隋朝与突厥双方的夹击,又一次受到重创。可以说,契丹族部落发展的初期阶段,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大约在唐太宗时期,契丹才算是迎来了一波发展的高潮,他们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那时,契丹与唐朝之间,虽然依旧有小摩擦,但也有朝贡、入仕和贸易,受到了中原文化的熏陶。

武则天时期,契丹人受不了压迫,于万岁通天元年攻陷营州,尽忠自立为无上可汗,这也是历史上契丹人第一次称汗。武则天当即大怒,并派兵围剿,但却遭遇了失败。

尽忠死后、李万荣继位,但在一次兵败后被家奴杀死,契丹再受重创。及至唐玄宗时期,契丹首领到长安见唐玄宗,还娶了永乐公主,联姻使得双方关系开始和解。

公元年-公元年,这一时期契丹的内部非常混乱,各个首领为了争夺“可汗”之位相互倾轧。也因此,在与唐朝的作战中,屡战屡败、部分归降唐朝。

大约在公元年,也就是天宝四年(唐玄宗年号),耶律涅里(耶律阿保机之始祖)篡权自立为契丹主。不久后,他们又投降了唐朝,唐玄宗赐名李怀秀,双方又走向了和亲的道路。

自此后,唐朝与契丹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基本结束,双方都迎来了一段和平的发展期。后来,唐朝、契丹、回鹘三者之间,虽然也有一段坎坷,但这并不影响契丹与唐朝之间的大局。

总之,契丹向唐朝称臣时期,迎来了百年的发展机遇,从低谷期一步步走向了强大。契丹族发展的另一个契机,则是在公元年,因为那时迭剌部的耶律氏家族兴起。

耶律阿保机是耶律氏家族之人,钦德可汗(契丹上一代的首领)死后,阿保机把旗鼓收归自己所有,从此可汗的选立就转入迭剌部,也就是耶律氏家族了。

三、契丹的巅峰与没落

1.耶律阿保机立国

在历史上,耶律阿保机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虽然可汗之位的传承已经转入了耶律家族,但家族的成年男子都有机会当可汗,使得政权的传递很不稳定。

此时,他很羡慕中原王朝文化,希望可以和中原皇帝那样传递政权,只在他这一脉传承。在此情况下,耶律阿保机的几位弟弟发动了三次“诸弟之乱”。

不过,耶律阿保机凭借着智慧和手段,成功地粉碎了一次次叛乱。与此同时,契丹其余部落的首领也多少对阿保机有些不服气,后者便引诱七部首领来盐池赴宴,并将他们成功杀死七部首领。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也很有名,那就是“盐池之变”。总的来说,通过这两次政变,耶律阿保机使得契丹部落内部彻底稳定,统一了契丹八部,并于公元年称皇帝、建国号“大契丹国”,从此契丹可汗成为历史。

此后的时间里,耶律阿保机掠夺中原的人口,收留战乱中的流民,并给他们居住的地方,契丹的人口大增。同时,阿保机还开始任用汉臣,比如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与卢文进等人。

有了人口,又有了人才,在耶律阿保机的治理下,新生的辽国蒸蒸日上,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耶律阿保机东征渤海国,扩张了辽国的疆域,他还不断南侵中原,占据了幽州大量的地盘。

2.耶律德光和萧太后

耶律阿保机去世,其子耶律德光即位,并彻底统一了契丹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皇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辽国的实力大增,不久后5万骑兵攻灭后唐。

此后,辽国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一个南下跳板,不断入侵中原,曾一度打到开封等地,契丹国占领大部分的中原地区。可以说,此时的契丹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耶律德光去世,耶律阮为帝,但他却比较好色、忠信佞臣,在位期间基本没什么作为。直至辽景宗即位,他勤于政事,使辽国出现一阵清明。

为了辽国的稳定,辽景宗对外政策是不主动南伐中原,仅仅是用北汉来抵抗北宋。辽景宗晚年体弱多病,军国大事大多由皇后萧绰处理,这个女子也是辽国历史上的传奇之一。

辽景宗病逝、萧太后摄政,她虽然是一位女子,但手段却非常强硬,在一片危机之中,解除了权臣的兵权,稳固了契丹主弱臣强的局面。

她一共摄政27年,在此期间,辽国不断改革、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辽国百姓得以富裕,辽国的军事实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甚至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宋太宗。

后期,萧太后还与宋真宗签订了澶渊之盟,从此两朝和好达一百二十年之久。同时,辽国还与西面的西夏结成了兄弟之帮,辽宋西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

3.辽国的覆灭

可惜的是,自萧太后之后,辽国再也没有遇到一位明君。辽兴宗在位时,奸佞当权、军队衰弱;辽道宗在位,腐朽奢侈、百姓痛苦不堪;辽乾统即位,辽国已经到了末日。

公元年,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并击败了前来平叛的、辽国的所有军队。一年后,完颜阿骨打自称皇帝、建立金朝,即金太祖。

也就是在此时,辽朝于同年发生内乱,国家四分五裂,最终金国击败辽国,至此历时年、历经9位帝王的辽国覆灭。不过,辽国虽然覆灭了,但契丹族依然还在。

此后,有一部分契丹族去了西部,建立了西辽,但最后被成吉思汗击败。还有一部分契丹人,去了伊朗南部临近波斯湾,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王朝。

当然,大部分契丹人都成为了金朝的臣民,在后来的历史中,一步步被同化。总的来说,辽国虽然被灭了,但契丹人却并没有被灭,他们以另一种方式生存了下来,经过与其它种族融合,最终开始了新的生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从契丹的发展史中不难看出,无论是人、还是国都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因此,要想自己强大,亦或者祖国强大,就不能沉迷于温柔乡,脚踏实地、心向远方才是每个人应该做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新唐书》、《新五代史》、《魏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