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起来浑身酸痛。」我揉着颈椎对闺蜜说。
「你昨晚干什么了?」闺蜜问。
「还不是追剧嘛,昨晚3点才睡。」我伸了个懒腰。
「你看的是哪部?」闺蜜来了兴致。
「xxxx」我说。「我也在看!我跟你说,xx打人那段太飒了!看得好爽!」闺蜜激动得手舞足蹈。几年前,这样的场景无数次在我生活里重现。后来,慢慢的,我很少看那些热播连续剧了,只是挑一些电影或者纪录片来看。当我跳出那个圈子,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再去看那些连续剧,我发现了很多问题。
今天就来聊聊
影视剧里的那些慢性毒药,你吃过多少?我们大口吃着影视剧里的工业糖精,会不会有一天丢失掉我们的味蕾?做梦那么甜,我为何叫醒你?其实我也理解影视剧的无奈,包括一些自媒体,做的无非就是:“给爷乐一个”的事儿。大众喜欢的,就做到极致。跟大众为敌的人,不适合做自媒体,不适合做影视剧。对大众来说:快乐是多么重要,我活着已经够辛苦,谁下班了还想听你瞎比比?
更何况,谈论这个问题,即动了别人的蛋糕,又惊扰了别人的梦境,何苦。
但有些话,还是需要人来说的,就小小的唠唠吧。现在主流的电视剧,大致可分为三个极端。一、刻意渲染女性婚后生活不易、满地鸡毛。典型剧情:结婚男变巨婴,扫帚倒了都不知道扶一下。丧偶式婚姻,老婆一个人撑起一个家。这种作品,是不是在告诉男性,这就是普遍的家庭现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这么懒。在所有的家庭里,老婆就是工具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伺候完甲方爸爸回来还要伺候老公孩子吃喝拉撒?哪怕这很写实,描写了部分家庭的生存现状,看剧的人会很有共鸣,但也仅仅是共鸣而已!男人看了会改变吗?不会。反之,久而久之,大家会默认,家庭就是这样的嘛。这种家庭模式会变成一个难以剔除的标签,固化在大部人的婚姻里。巨婴本不是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女人可还有活路?婚后女性还有希望吗?二、刻意凸显大女主人格。剧情:女主无所不能,女主精明能干,女主抓完小三回来还能把活儿干。代表作有《30而已》,《我的恐怖妻子》这些影视剧宣扬女性独立,看似十分正能量,却忽视了其它群体独立的特性。比如:《30而已》的太太团。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成功人士的太太?真的是只会比拼名牌包包的虚荣之辈?《30而已》的许幻山,一个白手起家的公司老板,明明意识到蓝色烟花的存放问题不容忽视,却轻描淡写的说了句:注意存放就是了。这点危机意识都没有?这符合逻辑?编剧非要很生硬的植入:只要你不听女主的,就必定会得到惨痛的教训。《我的恐怖妻子》豆瓣评分高达9.1,可见大众还是很吃这套。全剧不停反转,我已经感受不到它究竟想表达什么。一个愚蠢的老公背后必有一个精明的妻子?我的妻子超神了,警察局的人都被她耍的团团转?看女神自导自演,在英国的大保险公司骗保16亿?舔狗的天花板就是可以为了你的画像摔死?我漂亮优秀却当小三,竟不是为了男人,只为妒忌你!真是令人咋舌。不止逻辑漏洞百出,常识也一样。我曾看过关于血液以不同形式掉落,呈现的形态也会不同的科普视频。女主用针筒抽出的血倒在地上,而且整个房子到处一尘不染,就那一处“干干净净的”躺着一滩血,就能假装被绑架,就能嫁祸给老公,符合常识?鉴定科的人都是吃干饭的?就这,一个高智商女主形象就跃然于屏幕了?北里杏南图什么?她本身就漂亮,工作能力也强,即然不是因为爱男主不能自拔,却偏要跟女主过不去?是带着前世的记忆吗?言归正传,这些大女主剧,有一个特点:万般景象皆为我。我们闲暇看看打发时间倒还好,如果沉迷进去,又是熬夜又是惦记着它,看多了,很容易把身边的人当成工具人。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世界不是围绕着你,也没有人会无端针对你。我们在生活中,弱化“我”的概念,才能倾听他人的心声,真正融入,和谐共处。许幻山的优点是什么?有没有值得你顾佳爱的地方?他的梦想是什么,只是一文不值的跳板吗?作为伴侣,是不是应该欣赏他的闪光之处?男人真的是两个极致?不是好男人就是渣男?影视剧中,这样往往能凸显人设,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产生共鸣。但是如果看剧的人不注意分寸,一旦代入到生活中,是会潜移默化改变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的。二、命中注定我和你,不宠不叫我爱你。剧情套路:女主可以无脑摔,一摔就摔到真命天子怀里,霸道总裁爱上清洁女工,谁叫我们命中注定。男主过目不忘,看过纸条就记住了你的电话,看一眼身份证就记住了你的生日,天天来你楼下接你,送你回家后还对着你的窗口深情凝视。“不能做到这样,他一定不爱我。”这是甜宠剧的后遗症。现实是,在情窦初开的年纪,不会有父母来教我们如何恋爱,他们谈恋爱色变:你别给我想着谈恋爱,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他们只会在谈婚论嫁的年龄,给你一些合理的“建议”。我们只能从影视剧里来窥探爱情的面貌,像个涉世未深的孩子,终于得到了人生导师的启示:噢,原来这就是爱情!1.这种后遗症,会让女性在一段情感关系中越来越被动。当今男女恋爱有一些现状引人深思:两个人初次相遇,互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