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筋施工常见的5大问题,只要能解决了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https://m.39.net/disease/a_5972957.html
一、钢筋原材质量标准:1、钢筋的品种和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及有关标准的规定。进场原材按规范要求取样抽检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2、钢筋带有颗粒状和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降级使用,应全部清退出场,钢筋表面保持清洁。3、钢筋绑保护层垫块的厚度及规格要严格按照图纸要求执行:钢筋保护层宜优先选用塑料垫卡。当采用砂浆垫块时,强度不低于混凝土浇筑强度。二、钢筋连接及安装质量要求1、钢筋的接头设臵在受力较小处,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中,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内不宜设臵接头,且不应进行钢筋搭接。2、受力钢筋接头的位臵应相互错开,在任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力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不超过下表1要求:3、钢筋安装时,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4、不等跨的连续梁,其长、短跨差异较大时,短跨的上部纵向钢筋不宜设接头。梁的下部纵向钢筋、侧面纵筋宜贯穿中间支座或在中间支座锚固。在支座外搭接时搭接长度的起始点至支座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5倍梁高。悬臂梁的上部纵向钢筋不应设接头。5、双向板的底筋,短向筋放在下层,长向筋放在短向筋之上,当板底与梁底平时,板底钢筋放在梁下部纵筋之上。跨度大于4m的梁、板施工时应按规范要求起拱。6、主次梁相交处,主梁箍筋应该贯通设臵,在次梁两侧的主梁中应该各附加3道箍筋。7、钢筋绑扎的允许偏差见下表2:8、钢筋加工时,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三、钢筋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操作要点1、工艺流程场地清理→弹线→剪力墙暗柱主筋连接→柱、墙钢筋绑扎→梁钢筋绑扎→板钢筋绑扎→清理验收。2、钢筋下料完成后,做好预检工作,核对钢筋的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加工配料单相同。3、剪力墙暗柱主筋连接:12㎜≤直径≤18㎜的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接头位臵错开50%,上下层接头间距大于35d,且大于等于mm。接头距板距离大于等于mm。电渣压力焊流程:检查设备、电源→钢筋端头制备→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安防焊剂罐、填装焊剂→施焊→回收焊剂→卸下夹具。焊接前将钢筋端部的mm范围内的铁锈、杂质刷净,焊药经℃烘烤。焊接夹具的上下钳口须夹紧上、下钢筋;钢筋一经夹紧,不得晃动。上下两根钢筋焊接时,轴线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引燃电弧后,先进行电弧过程,然后加快上钢筋的下送速度,使钢筋端面与液态渣池接触,转变为电渣过程,最后在断电的同时,迅速下压上钢筋,挤出熔化金属和熔渣。接头焊接完毕,稍作间歇方可回收焊剂和卸下焊接夹具,敲去渣壳后,四周焊包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不得小于4mm。绑扎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从底板伸出的插筋上。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按已划好的箍筋位臵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臵,并绑扎牢固。保护层塑料垫卡卡在柱竖筋外皮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4、墙钢筋绑扎绑扎顺序:清理弹线→清理墙体竖向立筋→连接竖向筋→画水平筋线→绑扎水平筋→绑扎预留洞的加固钢筋→绑扎墙体双层拉勾与支撑筋→挂好塑料垫块→验收。墙体钢筋采用搭接连接,墙体钢筋拉筋为C6,mm*mm梅花形设臵。钢筋搭接长度中心及两端要进行绑扎,绑丝尾扣必须用手压向墙内。墙体双排筋绑好拉筋与支撑筋,保持墙体钢筋位臵正确。墙体安装完毕,对伸出的竖向筋应进行修整,并予以固定,浇筑砼时设专人看管,确保浇筑后钢筋位臵正确。为确保墙体钢筋骨架垂直,竖向立筋绑扎时必须吊垂直后再绑扎水平筋,并搭好专用脚手架,不得站在墙体钢筋上操作。5、梁、板钢筋绑扎绑扎顺序:放梁位臵线→支梁底模→合梁侧模、楼板平台模板支设→穿梁纵向受力筋→画箍筋位臵→绑扎箍筋→画楼板钢筋位臵线→绑扎楼板下筋(插入安装预埋)→垫马凳、绑扎楼板上筋。5.1梁钢筋绑扎先穿梁的下部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放上部钢筋,然后套好箍筋;在主筋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隔一定间距将上部钢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逐个绑牢,短、长向同时配合进行。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臵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为1.5h(h为梁高)。梁柱节点处,由于梁筋穿在柱筋内侧,导致梁筋保护层加大,应采用渐变箍筋,渐变长度一般为mm,以保证箍筋与梁筋紧密绑扎到位。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梁主筋接头位臵为:上筋在跨中1/3范围内,下筋在距支座1/3范围内。主、次梁相交处及梁上起柱处,在主梁内附加吊筋。悬挑梁主筋内伸长度不小于1.5倍的悬挑长度与内跨跨度1/3之较大值。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主筋保护层厚度,间距mm。5.2、板钢筋绑扎: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墨斗在模板上弹好主筋,分布筋间距线,从梁边50mm开始。按画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板筋绑扎时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臵。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四、钢筋成品保护1、剪力墙、柱钢筋绑扎后,不准踩踏。2、板上、下层钢筋绑扎时,支撑马镫要绑牢固,防止操作时踩变形。3、安装电线管,暖线管或其他设施时,严禁随意割断和移动钢筋。4、楼板的受力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专用的浇筑跳板,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筋位臵的正确性。5、模板内面涂隔离剂时不要污染钢筋。五、钢筋施工需要注意的5大问题1、起步筋位置不准确。预防纠正措施:墙体竖向起步筋的位置严格控制距离暗柱主筋50mm;墙体水平起步筋的位置严格控制距结构板面50mm;楼板起步筋的位置严格控制距墙边或梁边50mm;暗柱箍筋起步筋距结构板面30mm;梁箍筋距暗柱主筋50mm。在绑起步筋时,严格用尺量再固定绑扎。2、保护层大小不一致。预防纠正措施:底板保护层不一致主要原因为垫块不均匀。施工时要注意下铁垫块间距*mm,间距一定要均匀。马凳高度严格控制(板厚度-上下铁钢筋直径-上下铁保护层厚度),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必须有专人看筋,钢筋有位移及时校正。3、暗柱钢筋接头高度不一致。预防纠正措施:后台下料时,严格控制下料长度,保证锚固长度的同时,要保证下料长度一致,并应考虑到电渣压力焊过程中钢筋长度的损失,及时修正。4、箍筋间距不均匀,与主筋不垂直,弯钩长度不一致。预防纠正措施:按箍筋间距要求画线,严格按线进行绑扎固定,同时保证与柱主筋垂直。后台下料时,先放出箍筋样板,经审合格后,严格按照样板下料,箍筋末端应弯成度,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和75mm取最大值。5、施工过程中钢筋偏位,观感质量不高。预防纠正措施: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板的弯起钢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应准确,施工时不应踩倒。绑扎时随时找正调直,防止板筋不顺直,位置不准,观感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