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学习价值的最大化,离不开英语的加持

眼下复语人才越来越多。不仅大学生要学习二外,很多中小学生也先下手为强,有的甚至从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报班启蒙。然而,学习小语种究竟有什么用?以德语为例,如果不是为了留学、就业、交流等实际用途,满足兴趣爱好、开拓知识视野、了解不同文化、激发语言潜能等说法实在太虚空,大而化之,聊胜于无。个人认为,对于绝大部分不以语言为研究专业的人来说,德语的学习价值并不是封闭的、孤立存在的,它与某些国际化要素有着密切关联,包括个人英语能力、学业方向、发展路径等。互通:掌握德语离不开英语对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第一外语是英语,即便有人第一外语学了德语,但英语也绝对不能落下。如果一个人的英语能力超棒,将有助于把德语价值最大化,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理由在于: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英语可以作为有效的桥梁语。它们同属于日耳曼语系,某些词源和语法逻辑是相通的。初学者在理解德语遇到困难时,英语释义往往比汉语更直接明了。此前同济大学曾经有过用英语学德语的初级课堂,学生们的双语能力得到明显改进,且极少有英德混淆的现象发生。现在网络上也能找到很多英德互动教学资源,值得学习者们尝试,或许能发现不一样的思路。英语是通用的国际化语言。在德国大学的专业设置中,有一部分是英语授课的,体现了德国高等教育正在与时俱进。在德国高校,即便是德语授课专业,很多讲座、论文、科研活动也要用到英语,很多一流的学术资源也是英语版本的。因此,学生在努力提高德语的情况下,英语基础不仅不能丢,还需要强化,这对于培养国际眼光、拓宽学习视野很有帮助。一般说来,英语水平高的人,德语也能学得好,其德语价值也会得到充分的体现。最可怕的情形是,德语没学精,英语也下滑,就有点得不偿失了,还需要从方法上予以改进。流动:德国适合作为留学的跳板留学市场发展到今天,很多人对目的国的选择并非“从一而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能力侧重及人脉机遇,在全球范围内设置自己的发展路径。如果从中学或本科开始留学德国,学生在硕士、博士阶段将面临更大的选择界面,不一定非得继续待在德国或德语区,英语国家也是很好的机会。毋庸置疑,当今世界一流研究中心集中在美国,学生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佼佼者,中国留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如果不懂德语,从英美国家再到德国,可能会面临语言障碍以及可能的心理落差,只能选择德国高校或某些研究中心的英语项目,受到的局限较大。当然,那种获得全奖支持、具备特殊人才身份的学霸大神实属凤毛麟角;博士也例外,属于带薪研究。在德国拥有博士头衔的人很受社会尊重。目前的确有少量博士在德国用英语作为学术用语,但一旦学好德语,将如虎添翼。对于大部分学者来说,多掌握一门语言,就多一种机会。当自己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实现流动时,德语的有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将在更高的层面上体会跨文化交流的魅力。专业:特定领域尤其适用德语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领域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特色。既然要去德国留学,大部分学生考虑的都是德国的强项专业或经典专业,如汽车、电子、机械、建筑、心理、哲学、工业设计等,学好德语自然是必须的前提。而如果仅仅因为免收学费、生活成本低而罔顾专业的适宜性,就容易偏离留学的初衷。比如在德国研究英美文学显然没有在英国或者美国更正宗,但的确有人在德国学习这些专业,没有把德语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另外,留学之初就必须对未来的就业方向有所考虑。如果打算在德企或德语区找工作,母语级别的德语能力可以为自己的胜算加分,因为公司的日常沟通都用德语。但德国企业对员工的英语也有很高的要求,英语是国际化企业的标配,很多邮件、会议都离不开英语。故此,很多人建议,即便将来要回国就业,也要先争取在德国或其他地区工作的机会,积累自己在跨文化环境中处理业务和团队合作的经验。任何时候,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学习是为了应用,它是人们了解他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基本方法。学德语能有多大的价值,关键在于个人的方法和立意。有的人可能一辈子用不上几次,有的人可能通过它彻底改变了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