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国际教育犹豫观望,如果你即将奋战美高,如果你已经开启留美生涯······
那么良师联合新足迹、华英举办的暑期学霸系列讲座就非常适合你!
在这里,我们聊学术文化、变化挑战、师生选课、文化宗教、国际交流、人生规划······
让我们一起奋战,你,就是下一个学霸!
1月15日下午两点,我们有幸邀请到刚刚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录取通知的Lengyi,她结合自己的留学申请经验,与大家分享了申请中“不按套路出牌”的小城女孩也能斩获哥大的offer,并与大家分享了如何准备最动人的课外活动和最独一无二的文书。
为大家整理了本次讲座的精华内容
供大家回顾学习。
嘉宾介绍Lengyi,来自小城江西九江,初中就读澳大利亚墨尔本长老会女子中学,高中就读加州韦伯中学。大学EarlyDecision录取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高中积极参与校园与国内性别平权议题,实习于国内相关议题的非营利组织,参与针对性别性倾向相关的校园霸凌的资料汇编工作。长期参与社区服务,担任校园荣誉内阁主席,获得HarvardBookAward以及社区扶轮社奖项。
1就读美高前后的准备
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做分享,各位可能事先已经通过嘉宾简介了解了我的一些基本资料。
我来自江西省九江市,初二之前,我一直就读于九江本地的公立学校,初一结束后,我在妈妈的陪伴下去了澳大利亚的墨尔本。
由于像九江这样的小地方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刚到澳洲的时候我的英文不是很好。我在澳洲当地的私立教会学校上了两年多,后来全家人想通过IB课程前往美国念大学。
当时是机缘巧合,我们在熟人的点拨下才意识到从澳洲申请美国大学其实局限性非常大,所以就动了申请美高的念头。通过朋友介绍,我们也就了解到深圳华英教育这个机构,觉得他们的口碑非常好!
我父母当时还有一些犹豫,但是后来跟敏敏老师沟通,她非常的专业!再加上我自己去学校参观的时候非常喜欢,因此父母的顾虑也就打消了。
我的美高申请也算的上是一波三折。主要是因为我的标化成绩实在算不上出色,最后SSAT和托福才勉强+和+。
不过在我和我的顾问刘星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最后还是成功申请到了加州韦伯中学(TheWebbschools)的十年级。
虽然我一开始完全没有打算来韦伯,因为我当时一直很想去东部,现在回头看,我很感恩当年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我很喜欢这里的老师和同学,还有整个加州的氛围。如果没有在韦伯的生活作为很好的跳板,我的美本申请可能不会收获令人开心的结果。
所以我能收到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的offer,很大一部分归功于我在韦伯收获了很珍贵的成长。
接下来我就正式开始和大家分享我在美本申请里的一些细节。
2如何准备真实动人的课外活动?
标题党可能会注意到,我称自己为“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小孩”,那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们的印象里,一个被哥大录取的学生,肯定是拥有极其出色的学术能力,超高的GPA和SAT成绩,往往有很厉害的特长,还有一些极具含金量的奖项,动不动就是什么国际比赛的金奖或者是创立了一个很具有影响力的组织。
而我只想告诉大家,这些东西,我都没有。
我们年级有一百个学生,我并不是很确定我的GPA能不能排进前十。
新老SAT我前后加起来考了很多遍,之前成绩都挺不理想,最后在Steven老师的帮助下新SAT才拼到勉强可以看的,但是对申请常青藤来说还是太低了。
我得到的所有的奖项都是学校和社区这一级别的,也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特长。
现在问题来了,哥大到底为什么要招我呢?
从这里,我想开始和大家分享我在课外活动上的一些塑造。
首先我觉得课外活动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GPA和SAT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如果把学术能力比作你的骨骼,是展现你在智力上是否有能力胜任某一个大学的课业;而课外活动与文书就是你的肌肉,能展现你的情商与人格。
不论你是骨骼更强健还是肌肉更发达,都可以,毕竟人与人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你一定不可以没有骨头或者没有肌肉。
课外活动和文书这两个环节,我认为是相辅相成的。你只有拥有了有趣的经历,你的文书才不会很平涩,而你也要有思考与观察的能力,如此你的活动才不是只走了个过场。
活动经历和文书两者最关键的一点,我认为是展现最真实的你自己。
虽然这个听起来很简单,自己写的文章怎么会不真实呢?但是这就好比一个衣食无忧的小孩不会哪一天心血来潮就决定去帮助留守儿童,一个活在象牙塔里的人不会哪天就突然决定去拯救世界。
我们的生活中一定有一个契机带给我们深刻的震撼,因此我们决定去做些什么。这才是真实,当然也还远远不够。
用我自己来举例,我个人最核心的活动是在校内和国内做一些性别平权的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女权运动或者是帮助在性别领域的其他一些弱势群体。
小时候我就发现,如果女孩子比较大大咧咧啊,不喜欢玩芭比娃娃,不爱哭,身边的长辈就很喜欢用“假小子”来形容她;如果男孩子心思比较细腻,不爱运动,讲话比较轻声细语,我们可能就叫他娘娘腔。
那时候我常常会很疑惑,为什么我们的社会规定了男孩子或者女孩子一定要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不是常说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吗?为什么我们要自相矛盾呢?
这一点等我慢慢长大并且到了澳洲、到了美国的时候,接触到性别相关的学科,才真正系统性地了解到我们的社会对于性别的认知是如何构建的,而这样刻板的建构又是如何造成了一些问题和压迫。
后来我想到,不是每个孩子都和我一样幸运,能有出国的机会去了解到不一样的想法跟理念。中国的很多孩子尤其是小地方的孩子,他们还是面临很传统的性别教育。
尤其在校园里,如果和这个社会主流所倡导的阳刚气质或者阴柔气质不一样,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会遭遇校园霸凌,而中国的老师和学校在这一方面往往又缺乏经验。
我很希望自己能力所能及地改变一些什么,让我们中国的性别文化更加包容和多元,所以我当时联系了广州的一个专门做性别议题的机构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负责汇编修改了一个漫画手册,这个手册是关于性别的一些基础知识的宣传以及寻求帮助的渠道,专门发放给全国的一些小组讲课的时候用。
与此同时,我采访了一些海外的老师与校长,让他们谈一谈作为老师可以怎样更好地推动校园里的性别教育和对霸凌的防范。
我还和实习生们一起去了一些高校的出版社来游说他们的编辑,希望他们能够删除教材里一些很落伍的性别观念。
这一系列活动,如果说我没有带任何升学的目的,那一定是假的。但是你绝对不可以只带着功利心去做活动,因为驱使你的如果只有升学的话,那么你在这个活动中能学到的东西和得到的体验与思考,是非常局限的!
当然,我也不认为有任何模板活动你可以照单复制,因为做活动的这个人是不可复制的。
最关键的是,你如何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感知你身边的人事物,去找到能给你带来震撼的东西,然后带着一颗很真挚的心去体验。
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大学录取信只是你所有收获中的一样而已,甚至不是全部,你能在一个更长久的路上,对周遭和自我保持一种思考的态度,这已经超越了录取信本身,而这也正是大学希望从你身上看到的。
这就是我说的真实。再天花乱坠的活动都不如最有感而发、最让你富有热情的活动,而你在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真情实感与高执行力,也会让你的文书更打动人心。
3如何写出独一无二的文书?
文书其实有很多种,有一种是所有学校共享,题目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