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朝鲜族
◆◆◆◆
六月风,依旧柔,依旧软
本期给大家带来
朝鲜族的
传统节庆文化
1朝鲜族简介
朝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据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中国朝鲜族有1,,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其余分布在内蒙古和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地。
朝鲜族有本民族语言和文字,韩语与朝鲜语是同一种语言。朝鲜语属阿尔泰语系,全球约有7,万人使用朝鲜语(韩语),是世界第十三大语言。
朝鲜族少数人信奉佛教、基督教或天主教。
在延边,朝鲜族传统的节日有春节(岁首节)、正月十五、清明、寒食、端午、中秋、冬至等;6月1日儿童节、8月15日老人节、9月3日“州庆”也是朝鲜族群众非常看重的节日。此外,还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六十大寿)、“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
2
朝鲜族元日
元日(岁首)是朝鲜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除夕,全家人伴着古老的“伽琴”和洞箫的乐曲声,通宵守岁。家家把屋内打扫干净,以迎接子孙或亲戚来过年。室内贴上山、水、石、云、太阳、松、不老草、龟、鹤、鹿等年画。鸡鸣破晓之前祭祀祖先,然后向老人叩首拜年。早饭后再给邻居和全屯老人拜年。岁撰,早上一般吃打糕或大黄米饭,吃各种鱼、肉和山菜。人们从年前就开始酿制岁酒,也称“屠苏酒”(用桔梗、防风、山椒、肉桂等药料一起酿制成的药酒),认为元日这天喝这种酒可以避邪长生。
元日期间,家家烹制佳食,尤其是除夕晚餐,准备得十分丰盛。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德固”。这是一种饼汤,把大米面蒸熟后,捣成大勃团儿,然后搓成圆条,再切薄片,放人鸡汤中(牛肉汤亦可)煮。吃时放香油和紫菜。白天,村里人按“契”或自然屯分组进行拔河比赛,青少年进行射箭或打“石战”,姑娘和妇女们跳板,儿童们放风筝。晚上,男女老少玩猜谜等活动,往往通宵达旦。
朝鲜族聚居的地方多盛产大米。朝鲜族以米饭为主食,炯出的米饭洁白而有光泽、柔润,不软不硬,香气四溢。烧饭方法是,待水开后下米,一次将水加准,先以旺火,后以小火炯熟。朝鲜族的炯饭锅是一种底深、收口的铁锅,锅盖也是铁的,炯饭不串烟、不夹生,营养成份损失少。菜,以凉拌菜为主。凉拌莱种类很多,有白菜、萝卜、萝卜干、青椒、茄子等各种蔬菜,还有桔梗、孩菜等山菜,还生拌各种肉类、鱼贝类以及豆制品类。将原料备好后,用少许盐腌渍,之后拌以蒜、葱、辣椒、味精、糖、香菜等调味料。凉拌菜辛辣、味重、凉口、开胃。汤是朝鲜族饮食中不可缺少的,几乎每顿饭都要有汤。汤分为酱汤和肉汤两种。
每逢年节,朝鲜族人民都喜欢吃本民族的风味食品:
冷面:将荞麦面粉或白薯粉等和好后压制成条,煮熟后立即捞起,在冷水中反复淘洗,待面条冷却后,配上牛肉丝、鸡蛋、辣椒、芝麻、香油、泡菜丝、苹果片等调料。
打糕:每逢年节、红白喜事,朝鲜族都要做各种各样的米糕,以增添节日气氛。打糕用糯米制作。将糯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泡透后捞出沥干,然后放到笼屉里用旺火蒸半小时左右。
烧烤:节日或亲朋好友相聚,用烧烤待客,可以使气氛更浓,因此,人们常称烧烤为气氛菜。
3
朝鲜族传统节日
朝鲜族上元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朝鲜族的上元节(元宵节)。头一天晚上,家家祈祷,求神灵保佑长寿平安。上元节这一天吃“五谷饭”、“药饭”,喝“聪耳酒”。“五谷饭”用糯米、大黄米、大米、小米和饭豆做成。食五谷饭意味着五谷丰登。
“药饭”用糯米与红枣、栗子炯饭,拌以白糖、蜂蜜、香油再炯而成。吃时还要拌上松仁粉和桂皮粉,色泽艳丽,营养丰富。另外,这天还吃肉菜馅大饺子或用鸡汤下“德固片”。传说这一天喝“聪耳酒”,可以使人身体健康,耳聪目明,一年不闹耳病,常闻喜讯,所以男女老少无论会不会喝酒,都要喝上一口。
上元节时,人们要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有“火炬战”、“车战”、“拔河”等。“火炬战”即赛火,看谁的火炬亮的时间长。“车战”即两台牛车相撞,看哪辆车更结实。“拔河”比赛时,人们分两组,各抓住麻绳的一端,将对方拽人自己圈内就算赢。做游戏时,全村一起出动,或参加比赛,或擂鼓助威,热闹非常。到了晚上,进行“迎月”、“踏桥”、“解历数”等娱乐活动。“迎月”,大家举火炬登山望月,据说谁先望见初升的明月,这一年都有福。迎月之后,在月光下“踏桥”,据说元月之日在月光下踏桥,一年康宁无祸。
朝鲜族寒食节
冬至后的第天为寒食日。相传,介之推助晋文公成就伟业后,晋文公请介之推出山。介之推因与母为伴而不肯,晋文公放火焚山相逼,介之推抱木而死。是日禁火冷食,定为寒食日。这一天,民间多举行扫墓活动。如坟墓有倒塌,就要移植草皮进行修整。官府则要到宗庙和陵园焚香祭祀。
朝鲜族秋夕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秋夕,朝鲜族民间节日,亦称“中秋节”、“嘉徘节”、“嘉优节”。为了庆祝丰收,这一天家家用新米制作打糕和各种片糕。据《三国史记》记载,新罗时期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六日,官府召集国内会织布的妇女分两组进行织布比赛。一个月后,即八月十五日,由负方用酒食招待胜方。参加的人唱歌、跳舞,尽情欢乐,故被称为“嘉徘”。后来,演变为传统的节日。“秋夕”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扫墓祭祀祖先。有的人家还备丰盛的酒食招待亲戚朋友。节日期间,村与村,屯与屯之间,要进行摔跤、荡秋千、跳板和各种球类比赛,射箭比赛等民间游艺活动,持续数日才结束。
朝鲜族老人节
老人节是朝鲜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地区不同,节期各异。黑龙江省宁安县朝鲜族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则在八月十五日举行。
老人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各地举行的节日。年,龙井、和龙、浑春等县(现均改为市)的一些地方,朝鲜族老人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年8月15日,龙井县盛乡举行盛大的老人节活动,为全乡千名60岁以上的老人过老人节。八百多名儿童和青年翩翩起舞,祝老人健康长寿,儿孙们向老人敬献“长寿酒”。老人们也高兴地与儿童和年轻人一起跳起了朝鲜族民间集体舞。从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各地便将8月巧日定为老人节,并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和向老人敬“长寿酒”等,祝老人节日快乐、晚年幸福。
朝鲜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民族,敬老爱老是朝鲜族人民的传统。每个朝鲜族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要接受这一特殊文化氛围的熏陶,才能成为大家庭中的一员。老人节就是父母教育子女修身礼仪、弘扬敬老爱老这种东方美德的最好课堂。
朝鲜族婴儿节
婴儿节是在婴儿一周岁生日时举行,属于家庭节日。
在朝鲜族看来,婚娶、老人生日、婴儿一周岁生日,都是每个家庭的重大事件,因而十分重视婴儿第一个生日,作为一个家庭节日隆重庆祝。这里着重介绍,周岁纪念的聚会之盛况。
当孩子生下来之后,许多民族均有给孩子“做满月”等习惯。对于朝鲜族来说,婴儿的诞生会给一个家庭带来无比的欢乐。新生儿周岁的生日,更是孩子父母最幸福的日子。这天,做妈妈的要把自己打扮得如当初的新娘,孩子更要打扮得惹人喜爱。孩子要穿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一般男孩上穿五色丝绸短袄,外套坎肩;女孩上穿带飘带的短袄,下穿罗裙,以使孩子更加俊秀、天真、可爱。
朝鲜族的抓周是节日最热闹的一幕。这天所有亲戚、朋友、邻居均被邀来欢聚一堂,看孩子在生日席上的抓闹表演。
打扮好后,把孩子抱到生日席桌前,生日席上摆放着各种物品,如打糕、糖果、笔、书、算盘、玩具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孩子就从这五花八门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意中物。不管孩子拿起了哪样东西,人们都会像发现了什么奥秘似的拍手叫好,异口同声地赞扬孩子聪明呀、机灵呀、长大一定会有大作为呀,等等。如孩子抓住了书、笔,人们便赞扬孩子将来会好好读书,学习成绩好;抓住了算盘,人们就说能写会算,有前途;抓住了打糕、糖果,人们会说,这孩子嘴馋有福气,能捞个结实的好身体。有的地方,老人给孩子的脖子上套上一团素白色的线,以示希望孩子像雪白的线那样做一个纯洁的人,像线那样长命百岁。亲朋邻友,聚会就餐,酒宴招待,为孩子的周岁生日欢聚一整天,直到夕阳黄昏,人们才陆续告别。
朝鲜族冬至节
这一天,朝鲜族要吃小豆粥。用小豆、大米、糯米团子熬满满一大锅粥,象征富裕美满。据说,冬至不吃小豆粥会老得快、鬼缠身、爱闹病。
朝鲜族回甲节和归婚节
为诞生60周年的老人和结婚60周年的夫妇而举行的纪念日。届时,儿女、亲友、邻里都要向老人祝福,共庆美好的生活,享受美好的人间岁月。
4
朝鲜族传统习俗
朝鲜族五谷祭
五谷祭又称“鸟忌之日”和“射琴匣”,是朝鲜族民间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在农历正月十五这天出宫打猎,以祭告天神。荤舆行至一个山谷时,只见一只乌鸦平地飞起,国王甚觉此事离奇,命一马前卒前去探视。在乌鸦的引导下,马前卒来到一个明镜湖畔。忽然,山摇地动,湖水分开,一位白发仙翁从湖中走出,。老翁从宽袖中抽出一卷书,命马前卒速交国王。书简到了国王手中,只见封面上写道:“拆见二人死,不拆一人亡”。国王的诸臣认为,“一人”即为“天下第一人”,指的就是国王。所以还是拆为上策。书简拆开后,只见内中一方白布上赫然有12个大字:“迅即返回宫庭,箭射王妃琴匣”!国王大惊,火速掉马回宫,派了三个神弓手,箭射王妃的琴匣。只听得琴匣中有人一声惨叫,箭洞旋即血流如注。原来是王妃的情夫藏在里面。他们趁国王外出之机,偷偷幽会,并密谋加害国王。接着,国王又处死了王妃。国王因乌鸦的帮助得免杀身之祸,心中十分感激乌鸦。于是,他就把正月十五这天定为“乌哭祭”,命大臣们把五谷合做的饭祭供乌鸦,由乌鸦随意挑吃。后来,“乌哭祭”在流传中逐渐演变成了“五谷祭”。节日这天,朝鲜族的农民都要做“五谷饭”,人人吃“五谷饭”。他们还把五谷饭匀出来一些,放到牛面前,看它先吃哪一种,那么当年就种这种庄稼,据说这样可获得丰收。
下一期:
达斡尔族
长按识别